别唱了百度!这首广告歌曲不如三星堆~

亦安 亦安

3年前

收藏 收藏 1

点赞 2

【摘要】:百度和三星堆、OPPO比,这次音乐营销差在哪儿?

最近是真的辣耳朵!一连听了好几首品牌出的“新歌”。害!怎么说呢,昏昏欲睡、似曾相似、听到最后还啥都记不住!

前不久过去的3.21国际睡眠日上,百度给大家又出了首睡眠单曲,比起先前朝阳大妈的Rap《你说啥》,这首以「别怕有我」为主题的公益单曲,可谓是反响平平、默默无闻、没什么爆点~

说实话,虽然这次百度是在小型活动节点上借势做的mv,还融入了“酒精不助眠”的概念,但是整首歌

1、原创旋律不如改编歌曲那样为观众熟知

2、演唱画面单调的不行,歌词无法产生对应联想

3、歌曲之外并未做过多的营销动作延伸

同样是睡眠日当天推出的歌曲形式的广告视频,慕思通过邀请女星伊能静的妈妈组了个歌唱团,通过改编经典的《摇篮曲》直陈失眠危害,虽然该种形式已经变得很常见,但在具体呈现上来说,记忆点远比百度要高。

广告歌曲(音乐)营销

各种类型的声音在漫长的人类进化中被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当我们听到某些特定的声音,本能的、潜意识的会有特定的生理和心理反应,放在营销层面上来说,特定的音乐可以突破视觉接触、强化品牌特征,形成鲜明的圈层审美。

比如拼多多的魔性广告洗脑歌、宋慧乔代言的手机音乐铃声、以及陪伴每个人入眠的《摇篮曲》....这些音乐匹配不同的品牌自身调性,除了在旋律一开始就能营造出不一样的氛围感之外,还能快速地和听众产生情感共鸣,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但是,音乐营销也面临诸多问题。

1、音乐版权的问题

音乐是一种知识产权,品牌在音乐营销之前提前获得音乐版权非常重要。

1998年6月,“娃哈哈状告娃哈哈”的消息扑面而来。郭石夫称,歌曲《娃哈哈》是他在1954年在新疆创作的并于1956年首次发表于《儿童音乐》刊物上,并据此声明对歌曲《娃哈哈》拥有著作权。

尽管娃哈哈认为郭石夫没有著作权同时打出"保护国有资产"的名义,最终依旧使得娃哈哈的品牌形象受到严重的损失,从此娃哈哈决定向成人市场进行品牌延伸。

2、热度的问题

热搜榜上每几分钟就被刷新一次的热点,每个时代对音乐都有不一样的审美。70后的人听李宗盛的《越过山丘》感悟人生;90后听周杰伦的歌长大;00后迷上了Rap、小众歌曲....

音乐营销如何把握住转瞬即逝的“热度”?在我看来,歌的歌词和形式固然重要,品牌对人群的洞察更重要,只有将音乐的场景和玩法及时融入到消费者的G点之中,才有可能蹭热引爆。回顾百度先前的《你说啥》案例,它的成功离不开《说唱新世代》的热度,也离不开重阳节节点的借势,最最重要的,它精准洞察到了Z世代的情绪共鸣,才有最终亮眼数据的呈现。

3、和品牌适配性的问题

选择优美好听的歌曲还是魔性上瘾的旋律,对品牌而言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音乐营销和所有营销一样,它的作用除了让人记住“音乐”,更要记住品牌。

OPPO Enco 耳机曾推出一首公益歌曲《听见日出》,这首歌由唱作人袁娅维和6位听障小朋友组建的“听不见的乐队”演唱完成。品牌OPPO Enco以自身产品耳机为载体,将产品功能和听障儿童的人工耳蜗关联,通过极具治愈的声音和产品帮助这群沉默的儿童,让更多人关注到这个“听不见乐队”群体,也让人记住了OPPO Enco有温度的品牌。

4、音乐歌词的创作(改编)功底

要说最近最火的文物,非三星堆国宝莫属。前有故宫文物戏精窃窃低语,今有三星堆文物嗨唱《我怎么这么好看》!

比起原创大张伟的嗨唱旋律,歌曲里对于三星堆介绍歌词的改编更吸引我。歌词是内容的载体,它能让听众更快理解到品牌所想要表达的内容,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化专业性强的科普知识转化成通俗的语言,加上三星堆文物拟人化的画面呈现,有想传播的欲望没错了~

 结语 

音乐是跨越圈层的艺术,音乐营销是泛娱乐文化中更有力量感和穿透性的营销手段之一。然而,并非所有的音乐都适合用来作品牌营销。如果没有找到品牌和音乐的连接点,没有找准音乐为什么触动目标人群的原因,以及没有真正认识到音乐营销的本质归根结底还是为“品牌”服务,那么,再好听的歌曲,都是“不值钱”的。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亦安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点赞

2

-已有2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继续浏览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畅言一下
0/1000
全部评价
亦安

亦安

每日亦安

查看该作者更多文章 》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