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不亡,价值不长

行若策划 行若策划

3年前

收藏 收藏 0

点赞 0

【摘要】:完美日记成功模式,网红KOL+资本=互联网商业模式

号称“中国的欧莱雅”完美日记一直是新国货的成功典范,近日,母公司逸仙电商发布了2020年第四季度财报,财报显示,平台依然处在高速增长阶段,但在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背后是全年26.88亿的净亏损。热闹的完美日记这份财报,激发了我一直存在的“痒”,需要挠一下。

我相信完美日记不会受财报影响,它会继续按照自身的节奏和方式用原来的推广渠道高歌前行。亏损?不用担心的,你忘了一个词么?战略性亏损。
这个词是不是有点熟悉?记得上一次高调用这个词的是瑞幸咖啡,事实结果,瑞幸不太幸。
但完美日记不是瑞幸,但我又可以看到很多瑞幸的影子,比如:都依仗资本,都扛起互联网新商业模式大旗,都不在意亏损。毕竟账上还有钱趴着,不担心。
当然,我也很不希望未来某天,完美日记步瑞幸后尘。但我总怀疑,综合各方信息,一直受追捧的完美日记真的可以完美么?

我首先想一个问题,互联时代,传统品牌焦虑,到底因为什么而焦虑?

行若发现这几年服务的新旧客户,普遍有个共性,他们启动项目不再一如过去,因为他们起首就怀疑惯用的打法是否今后依然有效,会不会市场打法变了,自己就落了趟。

他们固然知道,刻舟求剑是最大的愚蠢。但他们又担心立马跳下河捞剑,自身凫水能力还差很多,不敢跳。但又不能眼睁睁看着剑就这么沉下去。

回到商业上,完美日记,花西子等新国货品牌,结合电商网红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他们是网红,是新商业时代的典范,种草、电商、融资、新消费风口、KOL、直播、视频......,教科书般地给业界提供一个又一个示范。培养了市场对互联新营销的认知。告诉大家,互联网时代,品牌就该这么做。

他们提醒企业,原来的做法太慢了,以前做一个成功品牌需要10年积累,今天,只要3年就可以上市,就可以硬生生造出一个全民品牌。这种打法对于习惯传统打法的企业来讲,实在是一种降维打击,颇有点当年打开国门,我们对西方社会的向往和推崇,感觉他们就是灯塔。

你还谈4P?LOW了,现在只要两样东西:还过得去(没硬伤)的产品+资本。就足以可能打造一个知名品牌。毕竟,有钱可以引流,要啥渠道;有钱可以代工,要啥研发产品;有钱可以补贴,要啥定价,引流来买就万事大吉了。用低价或者“一线品牌的平价替代品”宣告消费者,我给你物超所值。资本可以支持这些。

不赚钱怎么办?故事好啊,增长快啊,估值高啊,到时找个接盘侠就可以了。瑞幸当初不就是想这么干的么?可惜没成。

商业模式有2B、2C,但别忘了,还有2VC.

但,传统打法是HOLD不住这一套的。但如果整个市场和媒体都告诉你,这种理念才叫新营销,新打法,否则就等着被淘汰吧,这才是传统营销型企业焦虑的原因。

难道真的是这样?内心深处的本能告诉我,只要不脱离商业本质,再繁华的表象背后,依然有不变的商业逻辑。

首先,不盈利,不注重现金流,肯定违背最基本商业原则。

理论上可以战略性亏损,但如果你背后没有金主,没有资本支撑,一般的企业还是别想了,完美日记们能做的,绝对不是自掏资金或抵押贷款的企业可以承受的。

据说完美日记的现金流未必有那么好。财报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逸仙电商拥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57.3亿元。另一方面,逸仙电商股价自2月5日以来跌跌不休。没有现金流将是最大的掣肘。毕竟完美日记是品牌商,它和零售商不同,现金流是最大的问题。

其次,“重营销轻研发”真的可以么?

如果你不想做头部企业,只想赚点,那无所谓。但都已经做到头部了,如果仅仅是样子货就不行了。品牌需要重研发的本质是为了“产品为王”。我说过,没有好产品加持的品牌终将是样子货。记住,不是品牌赋能产品,而是产品成就品牌,品牌再反哺。这是今天消费者主权时代的逻辑。

完美日子和大多网红品牌一样,营销占比极高。资本扶持下的品牌营销是什么,说白了主要还是烧钱。

完美日记要烧钱,因为他选择的是DTC模式。即通过公域渠道(小红书、抖音、B站、直播)KOL的内容营销获取新用户并实现初次变现,之后将流量引入基于微信生态的私域流量池,再通过高频次的社群维护,提高老客户复购率并延长其生命周期。

这样一来赚大头的,是那些网红KOL和明星。

纵观抖音、小红书、微博各大平台,完美日记挑选的博主五花八门,他们上到粉丝千万,下到粉丝几千,各行各业均有涉及,连做电竞的主播在打游戏时也会插入完美日记的广告。据说完美日记使用达到15000个各类KOL。一则广告的费用也从几千到几百万不等,拿抖音的开屏广告举例,据说一次投放的费用就在100万元左右。

斥巨资请KOL带来流量,赢得了高销量、好口碑的同时,也导致了利润的低下乃至亏损。它的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尽管收入32.7亿元,但营销费用支出20.3亿元。光营销费用这一项就占收入的62.1%,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跟瑞幸咖啡同类的疯狂消费品公司。

完美日记有点像几年前的露华浓——本来平价彩妆的净利润率就低得可怜,露华浓还大幅提高营销费用,并购Elizabeth Arden(伊莉莎伯·雅顿,始创于1960年的美国),结果效果都不好,业绩从小赚到大亏。

如果说这是战略性亏损,我觉得完美日记可能搞错了什么。请注意,新经济公司、互联网技术公司是可以这么做的,因为他们一旦搞成功一项技术或产品,高壁垒的产品差异能快速带来回报。但完美日记不是。美妆这一行,产品无本质差异,唯一差异的只能来自于品牌营销,这就比较难了

完美日记找来周迅等诸多大腕后,除了提高产品价格,否则难以保证利润,但完美日记宣传的又是“奢侈品的平价替代国货精品”,这样一来,就进入悖论了。

以上营销投入,直接看数据没什么感觉,但横向比较就有点意思了。同比世界知名的欧莱雅公司等营销投入比不过15-20%,而完美日记达到40%以上,甚至60%,看来真不是用自己的钱不心疼啊。

我想说,靠资本和网红思维之下,我没看到一个真正意义上能打的品牌。一有风吹草动就飘浮起来,而坚持商业本质,遵循商业逻辑稳扎稳打的品牌却无惧市场,如农夫山泉的钟晱晱。而他们打造的却是不折不扣的品牌,具有相当的认知高墙和心智占领

我说过,“网红”这个词用在哪现在都不是什么好的联想,网红就意味着短视,意味着投机和捷径,而且网红品牌的粉丝,很容易倒戈,应为它没有品牌高墙。完美日记这次财报给市场泼了一桶冷水,我觉得是好事。

也正因为一直思考这些事情,我们目前服务客户,提供品牌策略,也一直提醒客户不要只盯着媒体发布各种令人兴奋的事件,高级的名词。而应该回归关注自己的产品,不管你是有资本支撑,还是自己前面打拼几十年的血汗钱二次创业,都一样,回归商业本质,回归产品,回归品牌。学农夫山的老大,稳健而务实,洞悉市场,闷声发财。

既便找到各种时髦概念——国货之光、Z时代消费者的化妆品、“创新”的DTC模式——把货卖给消费者,生产自有OEM搞定。短期看,这样做无可厚非。但长期看,如果不加强核心能力,仅仅做供应链整合的企业是走不远的。因为我看到他们的研发投入实在低的可怜,不成比例。脱离产品力的品牌,我很担心很走多远。

当今时代,真的是可以快速成长,也可以快速倒塌,太刺激了。我希望“国货之光”加油,不是第二个瑞幸。

千万别以为自己是网红,却最终为媒体和真网红打工了。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行若策划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点赞

0

-已有0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继续浏览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畅言一下
0/1000
全部评价
行若策划

行若策划

微信公众账号:行若策划

查看该作者更多文章 》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