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恋博物馆,究竟是怎么火起来的?

营销品牌官 营销品牌官

3年前

收藏 收藏 0

点赞 0

【摘要】:失恋博物馆,展览的不是心情,而是爱情。

这年头,我说失恋比谈恋爱更值钱,大家都没意见吧?

你看,明星秀恩爱不一定会火,但分个手分分钟就能上热搜;

再比如,恋爱博物馆不常见,但失恋博物馆却是实实在在遍地开花——

这不最近,连高校里都“开”了一家:

高校里的“失恋博物馆”,没记错的话,这能算是 “全国(球?)首家" ?

失恋博物馆,究竟是怎么火起来的?

失恋博物馆,究竟是怎么火起来的?

据说,这场展出收录了上百件展品。

一束干花一封信,一纸打印下来的聊天记录,都代表着一份原主不忍丢弃也不忍再看的曾经:

失恋博物馆,究竟是怎么火起来的?

失恋博物馆,究竟是怎么火起来的?

校方表示,这些展品引起了不少参观者的“共鸣”,现场还设置了互动内容,鼓励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情感故事,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大家树立健康的恋爱观。

对此,有人表示羡慕:

“又是别人家的学校”

也有人表示质疑:

“大学里搞这些,是想吸引眼球吗?不如改名恋爱学校”

但更多的网友,还是对这一创意抱以认同的态度:

“成年人需要正视离别,学会好好说再见”

失恋博物馆,究竟是怎么火起来的?

“重点在于,认识爱情”

失恋博物馆,究竟是怎么火起来的?

那么例行一问来了:朋友,你怎么看?

Anyway,不论你持何方观点,总之这一事件都从侧面印证了我们开头提过的一点:

失恋博物馆,实火。

还记得这一形式最火的前两年,全国各地都有自己的失恋博物馆(展),且每一场都能引发数万观众前来打卡:

天津

长沙

失恋博物馆,究竟是怎么火起来的?

洛阳

郑州

不知你有没有好奇过这样一个问题:

失恋博物馆,到底是怎么火起来的?

(没有也别告诉我,反正我已经好奇且去研究了  )

说起来,世界上第一家失恋博物馆成立于2006年。

最初, 它 也是以“展”的形式而存在,直到四年后才拥有自己的固定展馆, 坐落于克罗地亚首都萨格勒布市上城。

它的创始人是一对相爱四年的情侣:制片人欧琳卡和画家德拉仁。

当爱情走向终点后,和平分手的两人开始纠结:如何处理那些充满回忆的物件呢?

扔掉吧,有点不 舍得;留下吧,有些不适合。不如——

建一个地方,存置这无处安放的爱情遗物吧。

于是就有了这家著名的“失恋博物馆”

这家场馆共有 8 个主题展览室:

距离、愿望、愤怒、暴怒、悲伤、历史、成人礼、时间和家。

而所有的陈列都由“物品”和“故事”两部分组成。

他们不仅收藏自己的回忆,也接受来自世界各地失恋者的捐赠:

 来自德国的斧头:


她是与我同居的第一个女人,后来我要到英国出差三个星期,回到家,她居然跟我说她已经爱上别人了,但她居然只认识了那个人四天!她去度假之后,我就买了这把斧头,每天都砍掉一件她的家具。等她回来后,看到满屋的碎片,就像是我的灵魂。

越劈,我的沮丧就越少。就这样,这把斧子就被提升为疗伤工具了。

来自斯洛文尼亚的钥匙状开瓶器:


你说爱我,每天给我送小礼物,这就是其中之一,它是一把开启心房的钥匙。但是你却又把头转开,不愿和我睡觉。

直到你死于艾滋病,我才明白你爱我有多深。

来自北京的恒星图谱:


在你出生的那一刻,有一束光芒从这颗恒星出发。它穿越漫无边际的星际空间,穿过数不尽的尘埃和星云,经过 26 光年的旅程来到这里。

你从那一刻起,也经过漫长的岁月的旅程来到这里。

我和你的星光在这里相遇,我和你也在这里相遇。

尽管人类的悲欢有时并不相通,但人类的情绪偶尔可以共享。

失恋博物馆的出现,既踩中了失恋人群的集体情绪,又为他们搭建了一个分享和表达的平台,因而甫一出现,就获得了极大的话题声量和极高的关注度。

2011年,它被授予“欧洲最有创意博物馆奖”;2012年,它被列为萨格勒布市必参观地方第三名。

随着分馆的开设和巡展的不断推行,“失恋博物馆”这一概念开始成为流行。

2018年, 就在Museum of Broken Relationships于上海举办了第50场全球巡展后,中国各地都刮起了“失恋博物馆”风潮。

图源:弘博网

如果上面这些你都知道,那我们再来讲点也许你还不知道的消息:

2019年底,南京首家失恋博物馆因经营不善闭馆关门;

2020年中,安徽首家失恋博物馆因“个人原因”不再营业;

同期开设的各地失恋博物馆,如今仍在正常经营的所剩无几。

失恋博物馆,也失去了和消费者的“热恋期”。

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 形式趋于同质化 、 内容过分情绪化 。

建一所失恋博物馆有多简单呢?大概只需要三步:

向网友征集展品——和商务敲定场馆——向运营征集文案。

过低的准入门槛和复刻成本,使得这一“流行”被“批量复制”,也让内容流于“套路”。

一方面,我们看到各地失恋博物馆的装潢大同小异,无非就是文案大字报的花式排版;另一方面,展出内容就像是用旧瓶装新酒 :

“哈尔滨失恋博物馆里,有人用1000张女友照片拼出大幅女友像;而在外滩的失恋博物馆内,也有人用1314张照片拼了女友像。”

再看各地的展馆文案,不难发现国内的失恋博物馆,普遍都以这样情绪高度浓缩、简短利于传播的句子,作为展馆宣传点:

我也想问凭什么

可是这就是爱情啊

老娘这么美, 怎么会被 失恋打败

世界如此广阔,何必走进了悲伤的角落

大起大落都有,拍拍灰尘继续走
......

 

但我们需要明白的是:

情绪是“失恋博物馆”走红的原因,却不是这一形式兴起的初心。

那些 真正困在失恋情绪里人,不是不懂 要 “ 放下 过去 ,努力向前” 的道理;那些有故事埋在心底的人,也早过了伤春悲秋的年纪。

他们走进这里,不是为了发泄情绪,而是想要借鉴如何放下、想在共鸣里拾起回忆。

失恋博物馆,展览的不是心情,而是爱情。

也许就是这种定位上的差异,导致了国内跟风兴起的失恋博物馆,最终销声匿迹;

而欧琳卡和德拉仁的失恋博物馆,仍在巡回经营。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营销品牌官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点赞

0

-已有0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继续浏览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畅言一下
0/1000
全部评价
营销品牌官

营销品牌官

微信公众账号:营销品牌官

查看该作者更多文章 》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