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洁被骂他们被夸?谈谈那些不好拍却仍在拍的广告

亦安 亦安

2年前

收藏 收藏 2

点赞 5

【摘要】:有些发声,我希望永远不会发生。

不可否认的是,广告里也存在一些不好言说的“禁忌”,比如“男女性别”议题、家暴、性骚扰、月经等话题。

●  一方面,这些话题因为“敏感”、“有风险”等,在方案提报之初,就很有可能被扼杀在“摇篮”里;

●  另一方面,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又很容易因为表述不当或“价值观”输出有误、自带“主观臆想”,陷入被大家口诛笔伐的尴尬境地。

就在今天,「宝洁」词条突然冲上微博热搜。原因是因为宝洁在其公众号“宝洁会员中心”发布了一则标题为“女人脚臭是男人的5倍?不信现在闻一下”的文章。(虽然目前该文已经被删除。)

图源网络

引起众怒的原因很明显——

且不说公众号中引用的大量数据没什么根据外,标题里直接拿男女身体特征做对比、全文表达都着重于渲染“女人有多臭”的观点.....都让人引起极度不适。不仅惹怒了一大批女性消费群体,也让身处其中的男性无辜躺枪。

虽然宝洁中国已经道歉,但其“倡导平等、包容和尊重的价值观”的声明,和已经表现出的傲慢(愚蠢)劲儿相比,尽显讽刺意味儿。

近几年,仿佛只要一提到有关女性的话题,总能引发热议。一些品牌也瞄准了这点,频频在“男女性别”等类似的“敏感话题”上大作文章,只可惜,翻车的太多,输出有效价值观的太少。

 

那么,还有人愿意去碰这些「敏感词」吗?还有人能把这些「敏感话题」讲好吗?

答案是肯定的。

 

就在前两天,一条「防治职场性骚扰」的广告刷屏了。

这是一个没有广告主买单、自行筹集资金、全靠网友和大V转发出圈的公益广告。它从较为常见、却鲜有人发声的“职场性骚扰”议题出发,提出“多问一个问题 在问题发生之前”这一主张,让更多人、更多企业回归到对这一现象的理性思考之中。

全片态度鲜明、有理有据、让人们在传统意识里觉得“不太好讲”的议题常态化地摆在公众面前来讨论。“请问公司有职场性骚扰的相关制度吗?”变成了一个和问薪酬制度、休假制度等一样需要被大家正视、极其平常的问题。

当看到视频里三个主人公对着镜头镜头坚定地问出这个问题时,我看到的是隐藏在大众心里的声音终于得以释放,看到广告创意人、普通人、企业对防治职场性骚扰的关切和坚持。

 

这在本质上和宝洁的“错误言论”有所不同。

 

诚如创作者所说,这支影片的目的不是挑起任何的对立,而是希望通过呼吁的方式,让“建立防治职场性骚扰制度”的问题早日变得正常化,让企业警觉、提前思考,让所有人一起建立起防治意识。

比起广告创意是否能为品牌带来热度和流量的浅层考量,该广告中所展现出的平等视角、对“创意能否推动社会制度”方向的尝试,显然是一件更cool的事儿。

 

人们自然而然地从「敏感话题」里抽离,以正视的态度回归到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上来,不可谓不高明。

 

此外,还有很多优秀的广告创意,他们勇敢地将一些大众关心却不太主动谈论的议题用广告的形式呈现出来,令人正视与警醒,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关于性侵 

(不方便说出口时)

(让我们来听出你的需求)

如果你不敢说或者不想说,没关系,我问,你答就好,我们会帮助你。

我应该提前预知这件事

 我应该懂得怎样保护自己

 

我不应该单独出门

 

我的裙子太短了

 

受害者从来都不是性侵事件的过错方,如果不幸一旦发生,每个人都不应该成为指责“受害者”的帮凶。

 关于性别平等 

珀莱雅

《性别不是边界线 偏见才是》

在成为一个「女人」或「男人」之前,我们首先是人。「女性化」从来不是一个贬义词,美好的品质不分性别。

一座名为“无畏女孩”的新铜像

出现在华尔街地标铜牛像前

我们相信某个职位的合适人选是某位女性,并非是由于她是女性,而是因为她适合这个职位。“了解女性的领导力量/她在改变世界”。(Know the power of women in leadership. She makes a difference.)

 关于家庭暴力 

杜蕾斯

“别让这扇门,锁住了暴力的真相”

日本福冈县

“只不过是爱偏了一点?”

“不,这是暴力”。

 关于女性月经 

“发育”、“月经”、“处女膜”、“能力”、“性”、“智商”、“身体塑造”、“年龄”和“方向感”,要羞耻的不该是你,我们要学会正视自己的身体。

........

还有很多。在面对这些不太好拍(说)、看似敏感的议题时,我们看到,仍有很多品牌和广告人在坚持发声。和强行讨好观众、以“卖货”为出发点的不成熟的品牌做法不同,这些大胆而“露骨”的发声,在创作之初就极具鲜明的态度、立场和观点,真正做到了平等和尊重。

他们用广告创意的方式,让隐藏在大众内心的声音得以输出,并以有力的态度告诉大家——

“男女平等”、“反性侵”、“反家暴”等并非是容易引起性别对立、上纲上线的“危险议题”,它们和我们所讨论的其他事情一样,都值得被看见、听见和讨论,并希望真正能引起相关法制的约束。

当有一天,我们听到的此类声音越来越少,或许就是这些问题真正得以解决的时候。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亦安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点赞

5

-已有5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畅言一下
0/1000
全部评价
亦安

亦安

每日亦安

查看该作者更多文章 》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