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如何开启营销进击之路?

1月前
收藏 0
0
【摘要】:元宇宙,通向这个“大世界”的“小入口”之一,便是“虚拟人”。
元宇宙,通向这个“大世界”的“小入口”之一,便是“虚拟人”。
对于数字虚拟人,人们已经不再陌生,从初音未来、洛天依等虚拟歌姬,到虚拟网红Lil Miquela、虚拟模特Imma,再到国内的AYAYI、柳夜熙等,这些虚拟人如同真人一般,在社交平台与网友互动,甚至还能“出席”线下活动、代言产品……
在技术升级、元宇宙不断发展的未来,虚拟人门槛变得越来越低,借助现有技术及开源程序,只需使用动作捕捉设备记录一小段人物视频数据,就能快速制作出一个虚拟人物。虚拟人的大众化和应用场景的多元化,已然大势所趋。
核心要点提示
1、为什么当下会刮起这股数字虚拟人风潮?
2、虚拟人层出不穷,眼花缭乱,如何划分流派?
3、未来数字孪生时代,还将出现哪些新营销场景?
数字虚拟人的“前世今生”
数字虚拟人,并不存在于真实世界中,它是由计算机图形学、图形渲染、动作捕捉、深度学习、语音合成等计算机手段创造及使用,并具有外貌特征、人类表演能力、人类交互能力等。
在全球市场被称作“Virtual Beings”的虚拟人,有很多细分赛道,比如超写实数字人(Vhuman)、虚拟主播(VTuber)、数字分身(Avatar)等。虚拟偶像(Virtual Idol)则是中国市场的特有词汇。
CG和动作捕捉技术没有出现的时候,人们只能用手绘来实现数字人的构想。1984年,英国人George Stone创造出了一个叫做Max Headroom的虚拟人物,这个虚拟形象参演了一部电影,并且还拍摄了很多支广告。
当前这轮虚拟人的浪潮,以2007年出现的初音未来为代表。初音未来之后,还有更多虚拟人于全球不同地方纷纷崛起。2012年,上海禾念采用与初音未来类似的运营手法推出了虚拟歌手洛天依,并成为中国最早实现盈利的虚拟人。
近年来,深度学习算法和人工智能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数字虚拟人在视觉表现上,主流公司已经可以做出从外形、表情到动作都1:1还原真实人的高保真虚拟人。
2018年前后,名为Lil Miquela的虚拟网红则在Instagram上获得了百万量级的粉丝。由于制作足够精良,不少粉丝甚至初期没有意识到这个一脸雀斑、衣品不错的网红并非真实世界中存在的人物。
英伟达在今年GTC 2021技术大会黄仁勋的演讲中加入了14秒虚拟人的动画,而这段动画则骗过了所有人。
与数字虚拟人相伴而生的一个概念是“数字孪生”。2011年,“数字孪生”的概念,在美国被首次提出,它向人们描绘了这样一幅具有想象力的图景:未来,任何真实世界中存在的事物都将拥有虚拟化身,两者间的关系就像双胞胎一样。
随后,这个概念开始在全球流行,并一跃成为最炙手可热的词语。从Gartner到埃森哲,一众顶尖咨询公司的分析师们都对该技术的前景表示乐观。
大厂开启虚拟人赛道竞速
热潮之下,头部大厂也纷纷入局这一赛道。
阿里影业、字节跳动入股乐华娱乐曾掀起广泛舆论,有消息称,此举实为两大厂加码乐华于去年推出的首个虚拟偶像女子团体A-Soul。
B站特别为虚拟主播开设特别分区,根据公开数据,目前B站已拥有32412位虚拟主播、偶像,每月有约4000多名虚拟主播开播,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虚拟主播平台。
爱奇艺推出原创潮流虚拟偶像厂牌RiCH BOOM;小红书则发起了“潮流数字时代”计划布局虚拟偶像矩阵。
在科技与新世代群体双重推动下,虚拟人赛道站上风口。数字虚拟人,也已成为海内外各大巨头搭建元宇宙平台“军备竞赛”中的重要赛道之一。
现实世界的娱乐艺人,接连发生人设崩塌现象,真实艺人风险难控,运营一位虚拟人风险则相对低得多。同时,数字虚拟人背后的科技DNA,也能凸显互联网大厂的优质,并且融入元宇宙科技概念。
在元宇宙时代未真正到来前,这些虚拟数字人会活跃在我们身边的真实世界。
数字虚拟人的三大派别
目前,虚拟人在娱乐产业已经发挥出显性影响力,随着虚拟互动技术的扩展,虚拟人也开始出现企业定制模式,成为企业的重要生产力构成;每个个人,也将在数字孪生世界中拥有自己的分身。
文娱派:虚拟数字人“逐梦演艺圈”
踩着元宇宙概念爆发的红利,数字虚拟人正成为Z世代在各大社交平台上追逐崇拜的形象。数字虚拟人纷纷“逐梦演艺圈”,其中不乏真正坐拥巨大流量的IP,商业效益也十分可观。
>>二次元歌舞偶像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日本2D动画中就出现过能唱会跳,出过专辑、办过演唱会的二次元虚拟偶像,被认为是虚拟偶像的鼻祖。
这股从日本初音未来兴起的歌舞流虚拟偶像浪潮,正在国内快速发展和演变,也开始出现很有国风韵味的虚拟偶像。这些虚拟人在技术上下了极大功夫,目前已经可以做到像真人舞台一样,一切表演和互动都是实时发生的。
>>时尚博主“起家”
如果说二次元虚拟偶像源起于日本,写实虚拟人则更多地出现并活跃于欧美的社交平台。
时尚流,就是走时尚达人路线的虚拟人,有3个显著特点:相貌如模特,着装潮流;高仿真,仿如真人;以图片为主,主要出现在时尚社交平台,如国外的INS、国内的小红书。
居住在洛杉矶,20岁的巴西、西班牙混血女孩Lil Miquela在Instagram坐拥超过300万的粉丝,她是一位模特和音乐人,点点雀斑的脸、眉上平刘海与牙缝成为她独一无二的形象标志。从接广告、代言、与时尚名人合影,她甚至推出了自己的服装品牌。Lil Miquela在2019年的总营收折合成人民币约为7600万元。
回到本土,虚拟时尚博主AYAYI签约阿里,拿下娇兰、LV、Bose等品牌合作,商业代言价值在百万左右,不亚于一些真人偶像。
>>短视频领域“走红”
来自元宇宙的虚拟人天团,最新出道即走上巅峰的一位当属“会捉妖”的虚拟美妆达人柳夜熙。她在社交媒体账号的成名作是一支时长128秒的视频。
视频中,化着古风妆的虚拟人柳夜熙,游刃如丝的挥动着手中的魔力画笔,轻轻地在一个真实世界的小男孩眼眶描绘了两笔,随即一个妖魔主宰的虚拟世界在眼前展开。这部有着精美特效,充满赛博朋克色彩的出道之作,吸粉近500万。
>>直播才艺陪伴“吸粉”
在B站V-TUBER频道上,还有成百上千个次元流的虚拟人,在进行着每天的直播,和粉丝们同呼吸、共分享,逐步积累起人群和影响力。
对于走直播路线的虚拟人,实际上,粉丝们不只是看中表面的形象,还很在意后面的中之人的性情、才艺和沟通力,有生命、有性格。
直播的时长和陪伴感极为重要,在这个细分赛道,几乎所有能成功的,都需要长时间的直插沟通和陪伴。
>>真人明星的虚拟形象
还有一种类别,虚拟人往往是真实明星的分身,让真人明星获得了在虚拟世界的数字生命。
比如,数字王国将邓丽君转化为虚拟人,还举办过虚拟邓丽君演唱会;《赛博朋克2077》中的基努里维斯数字化形象;黄子韬的虚拟形象“韬斯曼”;迪丽热巴及其虚拟形象“迪丽冷巴”。未来,会有更多艺人、经典明星,成为数字世界的新公民。
功能派:让虚拟人成为企业“生产力”
数字虚拟人的功能和形象,已不再拘泥于文娱行业,而是走向了各行各业。总体来看,目前虚拟人在To B市场有两个导向:第一个导向是品牌定制的虚拟形象IP,提升品牌辨识度;第二个导向是,虚拟人承担一些功能上的作用,比如辅助主播进行新闻播报,或是担任业务人员的客服引导等。
>>品牌代言人与推广大使
花西子的虚拟人花西子、屈臣氏的虚拟人屈晨曦,也是走时尚路线的。
为了增强记忆点,花西子制作团队深度研究了中国传统的面相美学,特意在“花西子”眉间轻点“美人痣”。“花西子”除了拥有东方佳人的特征之外,同时具备国际化的时尚感,打造了花西子独特的视觉IP符号。
屈臣氏推出的AI品牌代言人屈晨曦Wilson,拥有“小鲜肉”形象和亲和的性格,既能主持、跳舞,还能与消费者进行有趣的互动,通过具体角色形象完成了传播品牌的责任。
>>担负具体职能的数字员工
功能派的应用场景很广,从带货主播、新闻导播、天气预报、景点导游、知识解说、教学老师、客服等。
数字虚拟人主播,采用了TTS数字语音合成、计算机图像处理、NLP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技术,主要用于电商直播间,可以7×24小时不间断进行直播。阿里巴巴推出天猫超市品牌虚拟形象“小铛家”,这位虚拟小主播不仅能直播带货,还能和观众互动,为天猫超市创下不小收益。
在新华社APP上,一位像真人一样的AI合成主播已经累计播报新闻超过1万条,并且零误差,可实现对日常和突发事件的实时响应。
下半年以来,华为云打造了首个虚拟数字人云笙入职华为云;京东进口超市在“双11”期间推出了虚拟推荐官“ViVi子涵”;央视新闻联合百度智能云推出的总台首个AI手语主播。
大众派:每个人在数字孪生世界的分身
未来,数字虚拟人将是普世级应用,人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数字化身。每一个普通人,都能加入到虚拟人和元宇宙的大潮当中。
国外Genies平台,就是利用人工智能开发可供用户自定义虚拟化身的系统,特点是用户可以基于个性化头像和装扮,用于创作大头娃娃虚拟形象。
Epic推出一款名为MetaHuman Creator的产品。这款产品一经推出便引发震动,原因在于它可以通过最简化的方式“捏”出高保真的虚拟人。人们只需从素材库中选择和搭配发型、面部轮廓、肤色等,就能制作出不少“以假乱真”的虚拟人。
Facebook推出的Horizon Workrooms VR会议软件,最大亮点莫过于营造了一个虚拟的数字空间,在这个空间中佩戴Oculus Quest 2用户可以自行创建数字人形象进行线上会议。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媒介三六零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0
-已有0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继续浏览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