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的第四空间:寺庙里的“慈杯”做对了什么?

品牌议题 品牌议题

1年前

收藏 收藏 0

点赞 1

【摘要】:灵隐中的慈杯实力不需要隐藏。

在杭州永福寺,开了一家咖啡,名叫”慈杯“。

当其他咖啡店用促销活动吸引顾客时,这家咖啡馆在选址和名字上,做起文章。它不仅开在佛门清净地里,还有着“佛学化”的名字,一杯普通的拿铁命名为“停雪”;一杯美式叫做“涤烦”;一杯摩卡名做“欢喜”,在提神功能诉求之上,赋予一杯咖啡更美好的寓意。

图/来源于公众号@周柚

如果,你是个纠结的人,慈杯还跟随潮流,添加了更高端的盲盒玩法,你可以点一杯“随缘”,让本就来寺庙求缘的人,更得一分心安。冲泡咖啡的咖啡师,也是一位年轻的法师。经他之手,一杯做好的咖啡,像是刚“开了光”。热气升腾的,不只是水汽,也可能是灵气。

图/来源于公众号@周柚

01

佛寺旅游热度激增

慈杯美好的寓意,以及创意的选址、命名,是传播力前面“1”;年轻人对寺庙文化的追崇,则是“1”背后跟着的许多的“0”。相互配合,才是慈杯出圈的关键。

近年来,佛寺旅游备受年轻人。似乎在每个热门旅游城市,都能找到一处幽静的寺庙。例如杭州的灵隐寺,西安的大雁塔等等,客流量时常爆满。2023年2月以来的景区预定票中,“90后“、”00后“的订购比占据了50%,寺庙相关景区门票订单量较上年成长310%。

为什么年轻人如此热衷于寺庙旅游?

其中之一便是寺庙走向多元化。从单一的烧香拜佛,到卖文创产品,再到“慈杯”咖啡馆的诞生,寺庙并不再只是修行之人才可踏足的佛门圣地,八方来客均可一探究竟。

“在做题和作弊之间选择了做法”、“在上班和上学中选择了上香”......如今的年轻人貌似更热衷于“求”,但背后是内心充斥的矛盾。 在寺庙求求佛祖,看似求得“不劳而获”,实则在社会上面临多重压力时,年轻人的一种自我救赎。

这种“求”,更倾向于借佛祖之名的监督,他们心中所想是苍天有眼,我求了佛,自己不努力就怪不得任何人咯。

寺庙的禅意,洗涤了浮躁的人心。站在佛祖面前,审视自我,我们更能看清自己的内心,知道自己真正的所求,这就是寺庙的意义。

看似求佛,实则,反求诸己。

 02

佛寺小坐,烦恼拜拜

再说回佛寺,你是否听说过这个“地狱级”笑话。

有人去雍和宫上香,听到一段对话:

“偏殿是什么菩萨?”

“是一些垂直细分领域的菩萨。”

好家伙,你互联网人连拜个菩萨,都要到细分领域的程度了,菩萨看了直摇头,甚至都疑惑——什么是细分领域。

让人看了忍俊不禁,又不禁担忧互联网人的精神状态。转念一想,互联网人哪有什么精神状态,工作和生活早已没了边界,这也是职场人普遍的焦虑。工作时不敢半点松懈,到了家里,工作也牢牢挂在嘴边,就算到了“万念皆空”的寺庙里,行业黑话也是“信手拈来”、“天花乱坠” 。

调侃的背后是一把辛酸泪, 在 快节 奏 生 活中 的都市 职 场 人, 脑子里的 弦绷得过紧 。

因此,你 要说“慈杯”为何出圈 ,那就是因为它找到了属于年轻人的平衡点。 高喊“躺平”,但实际并不“躺平”,都说“佛系”,却没人“佛系”。

提神醒脑的咖啡,是一种努力、上进的象征,与清心寡欲看似矛盾重重,但又偏偏说出年轻人内心的纠结、困惑,抚慰焦躁不安的内心。

坐在古刹,品一杯醇香咖啡,获得片刻的“闲敲棋子落花灯”, 随着咖啡 带走 平日烦恼,在寺庙的台阶上感受心灵的“涤尘”。就算回到功名利禄处,再饮咖啡,也会生出一丝寂静之意。

也许,“慈杯”的妙用,正是如此。

 03

反差感的妙用

代表着喧嚣的咖啡,与寂静的古刹,充满反差感。 事实 也 证明了 ,利用这种反差感,结合自身特色,更具有竞争力。

其实,你要说反差感,当代年轻人最懂怎么玩反差感。

抖音近期热门歌曲勇气大爆发,“心里种下一颗种子达拉迪达拉”,这明明是小孩子的歌曲,却被大学生拿来做bgm;还有对于三岁小孩来说很幼稚,对于18岁的我来说刚刚好等,就恰恰利用反差感,成功走红。

拍抖音是这样,那营造一个品牌也与此类似。 将这种反差感利用在品牌营销之中,把握好尺度,通过反差创意给传播加上“杠杆”。

 04

咖啡之美,推而广之

“慈杯”的火与找到正确的受众,并基于此的定制化产品创意,不可分割。

首先要知道,什么人在喝咖啡,怎么样的一群人对寺庙感兴趣,再推导出将品牌影响力推广出去的机会点。

几天前,我跟我的朋友聊天,没想到她一个宅人,也去品尝了“慈杯”咖啡,品牌影响力可见一斑。

“慈杯”这个品牌,也适用于全国各地的寺庙,用一家咖啡店的成功,给全国其他寺庙提供了一个引流方案。 开设“慈杯”分店,应该是“慈杯”扩大商业版图的重中之重。 从热门寺院开到冷门寺院,不仅可以带动寺院的经济,也可以带动当地的旅游业发展,“慈杯”咖啡的价值不容小觑。

你不妨设想一下,刚踏进寺庙,不仅能拜佛,求得平安,也能喝上一杯咖啡,在咖啡馆门前的台阶上小憩,享受静谧的氛围,也是“慈杯”的另外一种功效,一种介乎第三场景和精神理疗之间的“第四场景”。

图/来源于公众号@周柚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品牌议题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点赞

1

-已有1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继续浏览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畅言一下
0/1000
全部评价
品牌议题

品牌议题

微信公众号:品牌议题

查看该作者更多文章 》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