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营销借势,是该换个思路了!

营销品牌官 营销品牌官

11月前

收藏 收藏 2

点赞 3

【摘要】:3个转变思路,值得一看!

又到母亲节了!

这几天,各大品牌都陆续放出了自己的借势营销案例。

只不过,大部分还是千篇一律,创意模式越来越固化,老生常谈的几个话题仍在被反复提及,甚至有一些也惰于思考,流于“表面价值观正确”就完事儿了!

当“母亲节”已然成为主流节日,品牌创意变得越来越“套路化”,我们还能通过什么方式,撬动大众难以打开的情感、借势表达出自己的品牌态度、在“流量混战”中夺得一席之地?

或许,换种营销思路有点用。

01.

告别“品牌凝视”,拥抱“用户视角”

过去,我们看到过很多“呼吁型”的广告。

比如在母亲节这天,终于发现妈妈辛苦了,于是呼吁她们能好好休息、好好爱自己;又或者,讲一个传统式母亲和“叛逆”孩子的故事,品牌再强行介入,搞一波煽情......

但是,然后呢?

就像是为了过节而过节准备的仪式感一样,流程都差不多,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今年日本UNIQLO继续“活用”报纸版面,选择了和「樱桃小丸子」合作,在朝日新闻报纸上刊登了母亲节创意广告。

报纸的第6页是小丸子妈妈和她的真心话,第23页是小丸子,中间相隔的几页报纸像是母女之间无形的隔阂,随着读者将报纸一页又一页取走后,她们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近。

当小丸子和她妈妈左右站立,彼此相望,对彼此要说的真心话也终于能冲破隔阂,好好表达了!

日本优衣库延续去年的创意“巧思”,没有自上而下的“教诲”,而是将品牌深意巧妙融合进和用户的简单互动当中,读者自行代入后再恍然大悟,警醒意义不言而喻。

02.

抛开“内容炫技”,回归纯粹情感

很多年前,台湾奥美为大众银行拍摄了一支形象广告片《母亲的勇气》,每个看完片子的人,都无一不被那个名为“蔡莺妹”的平凡母亲所感动。

即使时隔多年,这条广告依然经典,大众银行的“不平凡的平凡大众”系列,也一直被广告人们津津乐道。

为什么?

因为——「真实」,是它的创意来源,也是它的动人之处。

再看如今的母亲节借势广告,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对“母亲形象”理解上的狭隘和在广告创意表达上的单一。

甚至有些品牌为了能让自己在广告里“出场”更加自然、卖点衔接更加顺畅,直接以产品卖点倒推,最终做出一些过于“矫揉造作”的广告内容,“功利心”过于明显。

就说同样是由SG胜加创意代理,去年的「妈妈爱花,我们爱她」曾收获一致好评,今年美团团购的「我的双标妈妈」却没有激起太大水花。

翻看评论一看,发现也都和官官一样,“并未引起共鸣”。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品牌洞察与生活的真实感脱节,因为提前为自己设置了很强的“功利性”在里面,反而适得其反。

在创意表达中,客观、纯粹地去记录真实,不夹杂品牌私货、表达中立立场是一件难得的事情。

当镜头对准最真实的情感时,观众自然也会被真情实感所打动。

03.

看见“个体”困境,母亲节营销不止于今日

广告营销的价值在于,它可以借助品牌之力,让那些被人们所熟知但却忽视了的现状、存在却难以言明的情绪......再次客观地呈现在大众面前,并为之做出努力,进而带动大家做出改变。

去年母亲节,珀莱雅发布了「仅妈妈可见」系列策划,指出家庭责任不是仅妈妈可见,每一份爱都应在场。

今年母亲节,珀莱雅延续该主题,特别策划了《世上不止妈妈好》,持续关注「妈妈」这一社会角色背后的遇到的困境和难题,并通过实体化周边、经典歌谣改编、播客深度讨论等形式深耕议题探讨。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不止于母亲节借势,在每个与“女性议题”相关的话题里、节日中,我们都能看到珀莱雅的身影。

当品牌开始主动担起“社会责任”,并坚持观点传递,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已经跳脱出了传统的借势营销模式。此时,品牌所建立(或期待建立的)长远价值更受大众认可和关注。

可喜的一点是,有越来越多的品牌看到了这一点。

比如也是在讲“母亲”,母婴品牌世喜曾发起了一场“喜乐妈妈”产后抑郁关爱行动,上线了一支呼吁关注产后妈妈抑郁的公益短片《一个妈妈的自白》,将镜头对准产后妈妈,倾听她们的声音。

“母亲节”三个字的含义,不止于母亲节当天;品牌借势营销的意义,也不止于某一个固定节日,它是一个长期且缓慢的过程。

唯有将品牌价值渗透进每一场营销活动之中,而非紧盯眼前“流量”,方能走得更远、更久。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营销品牌官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点赞

3

-已有3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继续浏览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畅言一下
0/1000
全部评价
营销品牌官

营销品牌官

微信公众账号:营销品牌官

查看该作者更多文章 》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