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颜慧德”走红网络:流量时代下的网络热梗如何呈现多维价值?

NewMediaLab NewMediaLab

6月前

收藏 收藏 1

点赞 0

【摘要】:网络热梗狂欢的冷思考

本期作者|Ruier

 本期关键词

完颜慧德 | 网络热梗 | 多维价值

近日,抖音百万粉博主@感悟心理学完颜慧德走红网络,成为当下年轻人最喜欢的中老年网红之一,凭借其自身特点带火了一种新型网络话语——“楼兰语”。截至2023年10月24日,@感悟心理学完颜慧德在抖音平台已拥有194万左右的粉丝,其相关视频在小红书、微博、B站等平台经历了多次二创和传播,引发了网民的狂欢热议。“完颜慧德”究竟是“何方神圣”?为何完颜慧德能成为年轻人的“精神偶像”,其直播间的“网络热梗”能实现频频出圈?在如今流量盛行的互联网时代,网络热梗的传播能否让我们看到其背后蕴含的多维价值?又会带来什么警示意义

图片来自抖音

1.“完颜慧德”的走红之路

抖音百科显示,“完颜慧德”是心理咨询领域的自媒体博主,平台将其认证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完颜慧德”在社交平台上同样自称是北大心理系毕业,从事心理学研究和咨询二十多年。其学历的真实性遭受许多网民的质疑,然而这却并不影响网民对她的关注和讨论。在走红之前,“完颜慧德”是抖音上一位名气不高的心理博主,2019年5月13日发布了第一条相关短视频《怎样激发自己内在的潜能》,视频整体数据表现一般。时隔几年后,“完颜慧德”再次在抖音平台创作短视频,例如《心理学:适应障碍,我是感悟心理学完颜慧德。开学季谈焦虑》、《心理学及哲学: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这是人类有生以来的问题》等等,开始将“完颜慧德”这一身份标签拉入大众的视野。

图片来自抖音

从走红的过程来看,“完颜慧德”的爆火并非偶然。首先,“完颜慧德”与先前火爆的网红博主“三梦奇缘”在外貌上有着相似之处。“三梦奇缘”是一位在抖音上走红的小博主,因神似杨幂被许多网友称为“某音小杨幂”,但后来因内容低俗而被平台封禁。“完颜慧德”在前期因“三梦奇缘”的热度吸引了许多的关注。其次,“完颜慧德”直播间金句频出,依靠其浓重的西北口音,自然创造出了许多网络热梗,例如将“滚出去”念作“滚(gong)出去”“伦理问题”念作为“伦(long)理问题”“大家早上好”念作“大家早生蚝”等等,这一话语表达打破了常规网红刻意造梗、恶意玩梗的娱乐方式,具有天然的亲近感,引发许多网友的群嘲和模仿,甚至有网友将碎片化的完颜慧德语录标上拼音和停顿,并将其打造为《考颜资料》,在社交平台上广泛传播。因此在网络热梗的助推下,“完颜慧德”的热度持续走高,成为网民口中的互联网“抽象界的女王”。

图片来自直播间片段

2.话语狂欢:“完颜慧德”走红背后的社会探讨

1. 预期违背:对抗主流审美

伯明翰学派曾认为:“面对主流文化的收编,青年文化的风格会以象征性的挑战而展开。”在社交媒体和互联网普及之前,传统的主流媒体承担着传播主流审美观念的重要任务,其传递的内容主要包括审美观念、审美语言、审美文化等,从而直接影响了社会公众对审美的接受度和传播度。在抖音这一短视频平台上,网民们更容易关注以主流审美为代表的漂亮、健康、正能量、乐观积极等视频标签,当长期的主流审美盛行让许多用户产生审美疲劳时,许多年轻化的网民便会以象征性的挑战对主流审美发出挑战和冲击,期望回归真实的状态

图片来自小红书

而“完颜慧德”的出现正是挑战了抖音主流审美的要求,背离了人们的期待值,使人们产生预期违背的心理。预期违背理论(Expectancy Violations Theory)是指在人际互动中,信息接收者会根据其和信息传播者的关系以及信息传播者的个人特征,对传播者有预设的行为期待并根据这个期待评估传播者的行为。如果传播者的行为背离了接收者的预设期待,接收者会对传播者的期待背离给出正面或负面评估,然后做出相应的反应。精致的妆容出镜、蓬松凌乱的发型、简陋的剪辑风格和特效、低劣的画面、特别的口音和语言表达......从人物、镜头到剪辑、画面,“完颜慧德”直播间各元素都不经意间打破了人们传统的主流审美观念,产生了荒诞、戏谑的喜感,彰显着另类审美背后的独特取向和文化标签,对主流审美发起了一定的挑战和质疑,从而在网络上掀起了一波精神狂欢。

图片来自小红书

2. “抽象文化”:消解严肃讨论

抽象一词在汉语词典里被解释为:从众多的事物中抽取出共同的、本质性的特征,而舍弃其非本质的特征的过程。网络主播李赣在形容社会现象时,第一次提到了“抽象”,随着其自身热度的不断提升,“抽象”这一词汇逐渐在粉丝群体中流传开来,由此衍生出了“抽象”文化。刘海龙学者曾将“抽象文化”理解为是对目标的预期违背所引起的群体狂欢,这种预期违背所产生的“背德”能让用户感到愉悦。

图片来自微博

在“完颜慧德”的直播间,其特殊的口音造就了许多谐音网络热梗,让许多网民在众多话语表达中找到了其背后的共同属性,将“楼兰语”推向另一个造梗的高峰。如“完颜慧德”在讨论到婚恋问题时,提出了“人的使命就是传承生命”、“在此我还是奉劝女人安分守己(iPhone手机)”等言论,而网民为逃离这一主流的社会规训,解构对现实生活的不满,选择用“造梗”和“玩梗”的方式完成自我身份的确认、群体信息的查验,利用这一“抽象文化”的戏谑性和嘲讽性消解严肃话题的讨论,转向情绪宣泄,确保传播渠道的畅通无阻和自由表达,从而让自身产生一种“离经叛道”的新鲜感和刺激感。

图片来自直播间片段

3. 拼贴重构:网友的二次创作

雷蒙·威廉斯曾提出“共同文化”的主张,是指借助大众文化力量去建立一种“民主的共同文化”,即“一种共同文化的特点在于选择是自由和共同进行的,并且是一再进行的,总趋势是建立在共同决策基础上的一种共同过程。”在完颜慧德直播间中,观众们自主发起的评论、弹幕、参与直播互动等环节,都为建立“共同文化”持续蓄力,不断调整对“共同文化”的认知,建立其属于自身的“民主的共同文化”。大量粉丝和黑粉自主参与“共同文化”的拼贴和重构,对直播内容进行二次创作,形成了一系列衍生的网络传播内容。如在B站平台上,曾有博主对完颜慧德的直播片段进行剪辑和创作,制作鬼畜视频《被这离谱的主播笑拥了》,热度曾攀升至全站排名榜第四名;制作完颜慧德和佩奇的搞怪视频《完颜慧德出演<小猪佩奇>之<敌密>》,将完颜慧德的网络热梗恰到好处地融入小猪佩奇的动画场景中,将鬼畜视频的制作和传播推向了另一个高峰。“人人都是艺术家”“作者已死”等参与式文化的预示正是展现了草根网民的强大参与力量,在推动“完颜德慧”持续走红的同时,为亚文化美学的传播和影响贡献了一定的作用。

图片来自b站

3.网络热梗如何呈现多维价值?

普遍学者认为,网络热梗诞生于社交媒体早期,早期的QQ、贴吧、豆瓣等平台为网民提供了自由表达和获取信息的平台,创造出了供全社会广泛参与的话语表达空间,进而催生着网络热梗的产生和传播。除了基础的网络条件,网民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和转向同样是推动网络热梗产生的重要因素。年轻化网民在“玩梗”和“造梗”中聚合成新的社群,不断消费网络热梗承载的文化意义,完成大范围的情感链接,进而构建成“趣缘共同体”。

“完颜慧德”走红之后,网络上便自发出现了一群又一群讨论“楼兰语”网络热梗的圈层,而不同的圈层之间相互重叠和交织,使得相对封闭的亚文化圈层之间相互融合和重构,彰显网络热梗的恶搞娱乐、自我贬抑、戏谑调侃等风格特征。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指出:“和语言一样,每一种媒介都为思考、表达思考思想和抒发情感的方式提供了新的定位,从而创造出独特的话语符号。”“完颜慧德”的网络热梗在每一次的生成和使用中所产生的隐喻意义都是多样的而非单一的,在脱离原来的传播语境的情况下,被赋予了更丰富的社会意义。

图片来自小红书网友自制表情包

然而,网络热梗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介文本狂欢,在拥有多元价值追求的同时,也应当警示其带来的社会问题。首先,网络热梗产生的“泛娱乐化”可能会误导年轻人的价值观,撕裂社会共识,如对扭曲史诗的荒诞改写、新闻严肃事件的娱乐化解读、低俗直播内容的出现等等;其次,网络热梗的过度使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产生“文字失语”和“语言暴力”的现象。如今,“无梗不欢”成为青年交流的一大常见现象,人们开始习惯用“网络热梗”展开话语交流、获得群体归属,但可能在不经意间过于依赖网络热梗的消费意义,却失去了恰如其分运用语言的能力。人民日报也曾在评论中指出:“当日常表达淹没在一些简单粗暴的网络词汇里,人们便会失去语言感官的敏锐性。”因此,抵制低俗、媚俗的网络烂梗,把握网络热梗的正确走向,发挥其存在的责任意识和正面价值迫在眉睫。

正如赫伯迪格在《亚文化:风格的意义》一书中所说的:“我们的任务是以代码的形式铭刻在风格的浮夸表面上的隐秘信息识别出来,从而描绘出它们的‘意义地图’,这些意义地图模糊地再现了它们想要解决或想要掩盖的矛盾。”从“郭语”到“楼兰语”,一个个流行网络话语的狂欢和抽象文化的兴起并非空穴来风,是网民以网络热梗为媒介文本,展开的一场宣泄自身情绪、绑定社交圈层、冲破主流规训的结果。这一现象不仅让我们窥见了一类特殊群体的矛盾和困境,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其背后的社会症结。而网民如何在网络热梗的传播和狂欢中保持冷静、理智的头脑,在积极对话中实现融合共通,仍需在真实的生活体悟中不断试探和摸索。

陈芮洁|文字

图源自网络,侵删|图片

陆莉|编辑

刘晓英 麦颖茵  | 责任编辑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NewMediaLab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点赞

0

-已有0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继续浏览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畅言一下
0/1000
全部评价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