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用这个新营销模型重新理解知乎

刀法研究所 刀法研究所

1月前

收藏 收藏 0

点赞 0

【摘要】:如何给“新职人”种草?知乎给我们上了一课。

2024 年,知乎对于品牌生意而言,还能带来怎样的营销价值?

“始于知乎,不止于社区”,这是上周知乎在北京召开的“2024 知乎发现大会”的主旨。在这次大会上,知乎发布了“海盐计划 6.0”、AI 新功能、“DEEP TRUST 全链路智能营销”、“短篇故事 3A 计划”等诸多新产品和战略举措,覆盖社区、商业、付费阅读、AI 大模型应用等多条业务线。

其中刀法最关心的,是知乎这次系统阐释了基于信任的商业飞轮,并发布了“DEEP TRUST 全链路智能营销体系”。

作为国内最大的问答式内容社区,知乎坐拥着 1.1 亿月活用户(2023 年 Q3 数据),同时还拥有数量占比庞大的“新职人”群体 —— 他们集中在第三产业和高科技行业,相信专业和专业的人,呈现年轻化、高线城市、高学历、高收入特征。

但知乎自身看来,其商业价值的成立,重点不仅在于“人群”,更在于“信任”。知乎的商业生态,是从立足专业讨论的内容社区中生长出来的。通过专业内容,用户获得了能够帮助决策的有效信息、品牌产生了有效种草,创作者也获得成就感和收益。这三方共建起“信任飞轮”。

于是,从开头的问题进一步衍生 —— 如今,什么样的品牌适合做知乎?知乎用户的消费决策逻辑是什么?品牌还可以从知乎获得什么?从这次知乎发现大会上,刀法带回了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01理性用户更需要“专业种草”

“在消费领域,知乎上对于产品的专业讨论始终站在公平客观的角度,真实客观地分析产品优缺点”,知乎高级副总裁、商业广告业务负责人姜安琦在大会上表示。

在知乎上,产生了一个与其他平台不同的“专业种草”的概念。真诚、客观、专业的创作者,加上优秀的用户购买体验与反馈机制,让好的产品能够脱颖而出,获得用户的信任。

举个例子,当一款重磅新品上市时(尤其在家电数码领域),往往会有专业答主自发建立问题进行讨论,甚至登上全站热榜。比如,关于小米 14 Ultra 亮点与不足的提问下,就聚集了 669 个回答,吸引了超过 300 万浏览。在这个话题下可以找到关于新机的第一手长图文评测,并有大量关于产品设计的专业讨论。

另一面则是源源不断的长尾流量。许多用户在选购重决策的产品前,往往会来知乎进行搜索和研究。尤其是关于冰箱、空调、电视等大件家电,知乎上最受欢迎的内容是对各品牌型号的“选购指南”,从对技术和功能的剖析出发,让小白用户能更好地了解家电产品的真实性价比。这些内容篇幅往往在上万字,还在不断积累赞同和收藏。

据大会披露的数据显示,2023 年知乎上消费类内容阅读量已超过 50 亿,大量用户在知乎上参考不同产品评测、拆解的信息,进行消费决策。这些用户往往是“带着问题来”的,并非像其他平台用户那样接受式地被动种草。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

从创作者角度来看,知乎的专业答主(PU,professional user)中不仅有数码达人,还有汽车工程师和金融分析师、护肤品原料专家和家电产品经理,他们能从专业角度解读品牌技术,帮助网友消费决策,并通过内容触达同一圈层的“新职人”。

作为核心用户的“新职人”这个群体,凯度消费者指数在《新职人人群洞察白皮书》里如此定义:消费观念超前,75% 愿意尝试新产品、新技术,72% 愿意为品质支付溢价。知乎正是“新职人”浓度最高的内容平台。他们进行购买决策时更相信专业人士,会关注美妆个护产品的成分、重视食品饮料的配料和功效、在购买数码产品前也会参考专业测评。

实际上,在刀法动势能理论的框架下,专业内容其实也是提升品牌势能的一种极好方式,尤其是对“功效领先型”品牌(如戴森、小米、追觅等科技品牌)而言。一方面,这些品牌的用户往往以功能需求偏向为主。另一方面,在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渴望度这件事上,相比于情绪价值,功效领先型品牌其实更需要专业人士对功能技术的解读。

02从产品解读到人群沉淀

因此,知乎是适合消费品牌进行“人群打法”的。只不过它的圈层共鸣很多时候靠的不是感性层面的故事,而是更理性和务实的“产品力解读”。

去年,当美的力推以空调产品矩阵为核心的“全屋智慧空⽓解决⽅案”时,合作了知乎 IP「100 个知乎答主的家」。四位知乎平台答主,同时也是不同岗位的新职⼈,通过生活方式视频 + 空调消费新趋势提问的方式来引爆内容,以话题承包、热榜提问、视频分发、内容 UGC形式的组合,完成美的空调在主流生活场景下的产品力阐释。

当海尔发布“鲜活水净水器”时,为了打出高端净水的差异化,联动了知乎新奇实验室产出脑洞视频,用海尔净⽔器净化黄河水,来打造一处⽣态平衡的微缩景观。通过《净水器什么时候开始成为家庭刚需?海购净水器是否值得购买?》、《喝一口壶口瀑布的水,具体需要几步?》两个冲榜话题打出热度,让专业解读被更多人看见。

不过,很多人不了解的是,知乎在品牌营销中的作用,如今其实不只局限在传播,并且也打透了人群资产管理这一环节,能够帮助品牌更好的了解自己的用户,推动实现品效销合一。

我们知道,知乎的营销并非闭环,而是承接到京东、天猫等主流电商平台。用户从产生兴趣到达成交易,而这一整个环节的行为已经开始变得可追溯。具体来说,知乎“DEEP TRUST 营销体系”分为“DEEP 人群资产模型”和“TRUST 营销方法论”两个环节,实现了从机会人群到到店消费者的全链路追踪覆盖能力。

该体系拥有的新 SPU 标签能力,可以对目标用户群体实现涵盖发现、吸引、问询、行动的精准分层和差异化经营,并有效追踪新品全链路投放效果,全面衡量人群资产。

此外,基于 SPU 库,知乎还会建立用户对每一个推广产品的真实评价体系,让用户和创作者拥有更立体的参照坐标,形成好品驱逐差品的生态,让更多更好的产品能赢得创作者的主动推荐。

姜安琦介绍,知乎搭建了一套贯穿“投前—投中—投后”的科学营销体系,覆盖了竞争诊断、需求洞察、差异化内容策略、人群流转投放、人群资产转化度量等多个环节。

据了解,通过知乎新品营销解决方案,某黑电品牌的新品用户资产积累远超同类竞品。在社区 IP 破圈拉新、广告强化蓄水、内容教育促问询、搜索拦截促转化等打法加持下,其各个阶段潜在消费人群的 SPU 达到竞品的 7—34 倍。

当然,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点,是知乎作为一个开环的、长图文为主的知识内容社区,其实也恰好避免了短周期、高曝光、过度营销的决策逻辑问题,会更注重为用户解决问题,从而让品牌更容易取得用户的信任,带来长期和正向的营销价值。

03不止家电数码“新品第一站”

在今年 1 月知乎商业合作伙伴大会上,知乎公布了其社区会重点扶持的领域,包括数码、宠物、母婴、食旅、游戏、户外运动等 6 大赛道。

数码家电为首的大消费领域赛道,一直是过去知乎主要发力的赛道,至今也是其优势品类之一。

京东联合知乎共同发布的《家电数码生态洞察白皮书》前瞻版显示,知乎新职人在家电数码消费中,显示出高粘性和高客单价的特征,复购 10 单以上用户 TGI(目标群体指数)是 1 单用户的 10 倍,消费者看过知乎后在京东直接购买TGI 高达 1200。

据统计,每 4 个知乎活跃用户中就有 1 个对家电数码领域感兴趣,近 6 成家电数码领域用户会在下单前在知乎进行信息检索和消费决策。

在供给端,知乎也拥有这个行业最密集和优质的内容创作者。

2023 年,知乎上的家电类问题和需求增长 65%,家电数码创作者增长 97%。为帮助品牌挖掘更多垂直领域具有商业价值的优秀内容创作者,知乎还推出了“特邀新星计划”,让品牌客户与新锐创作者更高效协同、链接。姜安琦表示,预计今年第四季度,知乎特邀新星供给增长幅度将会超过 70%。

知乎力推的并非只有少数流量头部,更多的还是具有潜力的内容创作者。姜安琦说:“我们看到一些家电类客户,他们可能不需要与头部 PU 合作,而是与大量创作者合作,产生大量内容后,在知乎上的声量、口碑和转化效率都非常高。”

同时,知乎也在尝试用更多元的维度去触达商业价值用户。无论是比较成熟的“好物推荐”,还是利用基于“DEEP TRUST 营销体系”打造的“新品第一站”,以及面向汽车行业推出的“好车体验官”等,都在创造链接品牌、用户和创作者的更自然、有效的场景。

而从类目来看,知乎引领的这类“专业种草”的营销模式,其想象力应该也远不止于家电数码这一品类。随着“野性消费”回归“理性消费”,像母婴、宠物、运动户外这些新赛道,将会有更多重视品质和先进技术的品牌,以及关注、愿意讨论产品本质的内容创作者、消费群体出现。

04分析师点评

在品牌全域生态的经营下,我们往往不会把所有的筹码都只压在一个平台上。但既然世界上存在这些产品力上领先一点点的品牌,也有这些求知欲更旺盛的消费者,那知乎的专业内容就有充足的意义去存在和延伸。

传统靠流量、靠频次反复触达用户的营销方式,在面对“新职人”这一高价值群体时,并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对“新职人”而言,完整、全面、客观地去对产品建立全面了解之后,才能与品牌建立更更深的联系(产生高购买力和高粘性)。

如姜安琦所言,知乎是做新职人的生意,“跟他真诚、客观地沟通,带来的是更长效的收益。” 而这一份价值体现还不仅仅局限于曝光和转化——“他们甚至可以帮助品牌方,做到卖点挖掘和验证的过程。”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刀法研究所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点赞

0

-已有0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继续浏览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畅言一下
0/1000
全部评价
刀法研究所

刀法研究所

微信公众号:刀法研究所

查看该作者更多文章 》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