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嘲讽牛马,星巴克被冤枉惨了?

1月前
收藏 1
0
【摘要】:如题
哈喽,大家好。
大家听没听过一个段子:
打工人为什么喜欢爬山?因为“吗喽”向往大山;
为什么喜欢海边?因为“咸鱼”向往大海;
为什么想去新疆旅游?因为“牛马”向往草原。
不得不说,“牛马”已经成为了当代打工人的统一自嘲称谓:
从此换工作叫做“跳槽”,也显得莫名匹配。
在以前,人们把咖啡因当做饲料,喂给真牛马提高工作效率。
如今“牛马们”工作累了,会自己花钱给自己点杯咖啡“加料”。。。
不得不说,大家是懂黑色幽默的。
一边生产自嘲段子,一边月月全勤坚持。
本来这些称呼和段子也没啥,都是打工人自我情绪的发泄。
直到有网友看到这段话和咖啡品牌放在了一起:
“牛困了就睡觉,马困了会睡觉,牛马困了点杯咖啡”
网友直呼:太讽刺了。
牛马可以自己调侃,你卖咖啡的这么说,可就是嘲讽了。
而博主拍的整个视频里,还只出现了星巴克的logo。
疑似星巴克的品牌文案。
众所周知,星巴克之前引起过不够亲民的争议。这样的文案和logo放在一起更让人反感了。
星巴克品牌部太不敏感了?
圈佬这边眼看着一场舆论危机就要蓄势待发。
那边就有网友在评论区揭开了真相——
文案其实还真的不关星巴克的事
有网友晒出了原图:
文案其实是商场的招商海报。
上面不但有星巴克的logo,可以说从瑞幸到库迪将一众咖啡品牌都印上了。
这么一看,是不是就好多了?
咱就是说,有时候商场文案确实挺离谱的。
比如这个垃圾桶文案,宣传力度不好说,但侮辱性极强。
星巴克这波,可以说是无妄之灾了。
要说有问题,也是商场害了一排咖啡店。。。
因为从品牌文案的角度来说,真的需要有“分清视角”的敏感度。
如果你跟打工人是一样的“牛马”身份,吐槽“牛马”才有共鸣。
如果你本来就要挣打工人的钱,还喊“牛马”这种带有压迫感的词,可真的就大事不妙了。
毕竟别忘了,顾客只有面对老板的时候是打工的牛马,
在你面前可是上帝啊!
对于消费者来说:我治不了老板,还治不了你?
真不是夸张。
虽然星巴克是被冤枉的,但也有人曾犯过类似的错误——
·认养一头牛
认养一头牛前段时间就有一波被骂的操作。
品牌把广告做成了招聘的形式。不知道的还以为是BOSS直聘的广告。
为了体现对每一只奶牛的甄选,品牌将奶牛放在了打工人求职的视角。
文案:“找工作直接跟老板哞”
创意整体给人的感觉是,想表达认养一头牛对产品品质的重视。
但事与愿违,惹出了嘲讽打工人的争议:
网友满眼是:真把我当牛马了?
·迪士尼
无独有偶,迪士尼之前也差点在“牛马”上惹出了争议。
假期之后在上海长屏地铁站打出口号:
“长假归来,动物城再现牛马精神!”
咱就是说,从小到大,只听过“龙马精神”,第一次听说“牛马精神”。
这“牛马精神”到底是什么精神?
可以猜测,迪士尼的本意是想用“牛马”玩梗,唤醒迪士尼的动物们和大家一起复工的情绪共鸣。
实际上却有些戳中了大家“痛苦上班”的脆弱内心。
只能说,当奋斗已经没有激情,“牛马”这个词也变成了“苦难自嘲”。
一定程度上,已经染上了被“奴隶”的意味。
就像我可以说自己的缺点和惨状,但从你嘴里说出来就是不尊重一样。
从品牌嘴里说出来,多少有点“踩到痛处”的不适感。
·古茗
古茗虽然没有拿牛马文案说事,但却让打工人戴上了手铐。
门店一群人拿手铐整抽象,将员工放在了被审判的位置上。即便没说牛马,但“牛马”悲惨又卑微的地位尽显。一度也被骂上了热搜。
总之,建议品牌们还是不要拿“扎心”当幽默了。
一方面,打工人可以自己把自己姿态放低,但是品牌,尤其是处于高位的品牌,不可以直接把打工人的姿态放低。
另一方面,不要把自嘲当有趣。
真玩梗也要站在打工人的角度,为打工人发声,才能真正唤起共情。
比如,以共情打工人出圈的@butlab的文案:
·牛马也要放放风,偶尔发个酒疯,再上工
·喝的一身酒气,才能散去上班的怨气
相较于“牛马困了,点咖啡”的冤种设定,这样真正站在打工人的角度,帮打工人纾解压力,感觉上就完全不一样了。舒适度拉满。
只能说,同样是文案,有些敏感度确实还得练。
你怎么看?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广告文案圈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0
-已有0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