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不需要「人情」

1月前
收藏 0
1
【摘要】:把人情做成生意。
一切是从孟羽童的那条小红书开始的吗?不是,一切要从「格力」接班人开始说起。
男企业家们还忙着在互联网上树立各种形象,试图用个人的魅力将崇拜转化为销售额。「铁娘子」早已和品牌深度绑定,走的倒不是什么亲和力满分的路子,甚至硬得和她口中格力产品的质量一样。
柔情的一面,曾在和年轻女孩儿的对话中显露出来。两个人挽手走在海边的时候,节目上曾打出的花字是「像母女一样」。时过境迁,证明的是综艺效果并不代表着这位女总裁的所有。
总裁与秘书,和解与流量。
聪明的女总裁,可以将曾经的drama沉淀为转化的资本;聪明的前秘书,也会用年轻的视角去看待借力这件事。
总而言之,不会说话的「销售」,不够友好的「前任」,也会把人情做成生意。
01没有人情故事 只有人情世故
5月20日,孟羽童在个人账号上发布了一条小红书,内容是和董明珠的聊天记录。董明珠亲切地说请她吃饭,而她的文案之中尽是对前老板问候的感激与动容。
随后,格力电器的小红书账号也接连发布内容,打出了「欢迎回家吃饭」的slogan,在520这个节点做出了和常规营销不太一样的方向。预热之后,格力宣布将在5月23日的晚上7点到9点进行一场直播,董明珠和孟羽童会在这场直播中重逢。
故事就此续上了,在之前并不太和平的「分手」之后。
两人相识于2021年的综艺《初入职场的我们》,孟羽童在面试时的表现让董明珠眼前一亮,且毫不吝啬表现自己对董明珠的仰慕,表示自己希望得到真正「霸道女总裁」的指点。
扑到脸上的青春和她在节目中体现出来的吃苦、机灵,让董明珠对其印象很好。在综艺之后,孟羽童也作为董明珠的秘书正式入职格力,且在入职后的一段时间后得到董明珠的高调认可,甚至表示要将其培养成「第二个董明珠」。
承接综艺带来的热度,孟羽童在格力的直播带货首秀拿下62万元的销售额,体现了这位年轻的女孩的号召力。格力也为她和董明珠开设了一个名为「明珠羽童精选」的直播间,该直播间涨粉迅速且实际转化喜人,自然也成为了孟羽童的主战场。但随后孟羽童的工作逐渐转向幕后,在2023年年中,传出孟羽童从格力离职的消息。
「分手」是有些不欢而散的,董明珠曾在格力电器2023届大学生入职仪式上批评孟羽童「当秘书连一个文都写不出来」,认为其借助格力的平台当网红,私接广告等给公司带来不好的影响。而孟羽童则是回应了格力应届生薪资待遇一般、连续工作强度大的问题。然而不管如何拉扯,孟羽童在离职后的自媒体确实运营得风生水起,2023年底的孟羽童小红书账号报价已经达到1条15万-20万元。
孟羽童没有成为第二个董明珠,孟羽童成为了孟羽童。现在如果出于商业化的目的去邀约孟羽童来参加一场直播,想来出场费应该也不会低。而借着「好久不见」的机会,这是格力在618期间浑然天成的一个营销噱头。
或许这么说有些功利,格力也称没有特别策划。但事实证明这场直播确实不是讲「人情故事」的地方,反而是一个讲「人情世故」的地方。
两个人在镜头前依然亲昵,董总也会主动给羽童夹菜,两人对江湖流传的一些不和的夸张传闻身体力行地完成了辟谣。然而在直播中,董明珠也很直接地对当时孟羽童的离职进行了评价,言辞中也是非常经典的老一辈口吻。
说孟羽童当时离职确实犯了非常大的错误;说格力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但孟羽童没有经受住外在的表面的诱惑;说孟羽童丧失了最好的一次机会;说不能说孟羽童三观不正,但还是打了点折扣。
孟羽童像很多职场上的年轻人一样,微笑着不语。只是在说到三观的问题时,回应了一句自己的三观没有问题,然后讲话题引向自己要多回格力,为格力的产品代言。
完成了对两年前离职风波的回应之后,后续的直播基本上都是讲解格力的产品,孟羽童在这个部分也表现得不错,自然地讲品,合适地调动用户下单,让人产生孟羽童依然是格力员工的错觉。这场直播也确实拿到了该账号近期以来最好的数据,销售额预估在250万-500万,观看人次近300万,登上了大家电榜直播带货的榜首。
邀请孟羽童再次见面,是董明珠与格力的一次小胜利。
02董明珠不需要人情
在董明珠这里,动情的如果只有三分,那动真情的也是三分。
因为董明珠不会演。
新东方的俞敏洪也好,小米的雷军也罢,这些企业家们为自己产品代言的最好方式,就是让品牌的粉丝找到更具象化的追求点,也就是塑造他们自己的企业家形象。因为具体的人,能够和买家建立起信任,从而让粉丝经济与信任经济相互促进,实现正向的转化。
所以他们和蔼可亲,他们风度翩翩,他们涵养过人。
而董明珠并不如此,在直播间里,她对孟羽童说的那些话并不是滴水不漏的,甚至引发了很多年轻职场人的反感。很多人为孟羽童鸣不平,认为年轻女孩儿发展得正好,却还要配合董明珠,接受来自上位者的pua。哪怕直播间销售额看起来还算漂亮,董明珠的人设却没有因为这场直播获得更好的加成。
然而她确实不需要。
一直以来,董明珠在公众面前的形象就是雷厉风行的「铁娘子」。直播时,用户想要一个未上架的商品,董明珠会直接呵斥高管立马去解决,「不能干别干」是她挂在嘴边的话语。她也会因为一比较极端的观点而成为大众的焦点,比如前段时间的「绝不用海归派」。
在和俞敏洪的对话节目《酌见》中,董明珠提到自己去参加活动,发现有一个房间没有使用格力空调,当场掏出二维码让接待负责人下单。身价几十亿的女总裁,一万两万的收益都不会放过。
因此从各种各样的行为当中,你能感受到董明珠身上的压迫感。她所求的并不是什么人情,她所求的是格力扎实的命运。她不会演出自己不擅长的戏码,用温情去让用户买单。而是用足够硬朗的姿态,告诉市场格力产品硬、中国制造硬。
在某种程度上,这也算是企业家形象与品牌形象的「合二为一」。
所以回到和孟羽童的这场直播,董明珠不是冰冷的人。她依然将孟羽童视为一个年轻的孩子,也依然觉得孟羽童过往的所作所为是错误的,但并不意味着这场直播是对孟羽童全然的利用。董明珠会说孟羽童不是恶意离开格力,回来有何不可;也会说规矩是规矩,工作之外讲情感。
换句话说,董明珠需要的人情,建立在格力的利益之上。孟羽童曾经在综艺中提到的「极致理性」便是如此,如果她依然为格力效力,董明珠与她之间的情,也许是不限量的。
也正因如此,在董明珠的手上,格力得以壮大成如今的模样。
今年2月,格力全新战略品牌「董明珠健康家」正式发布;4月,71岁的董明珠以35.7亿股的同意票数、占有效表决权股份总数124.46%的赞成率连任第十三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开启其执掌公司的第五个三年任期。
女将掌帅也要求变,孟羽童对年轻用户的吸引力也是一种过往沉淀的资源,董明珠没有理由不抓住这个机会。
一切为了格力。
03孟羽童借力「人情」
刷新孟羽童的个人账号主页,不难发现她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小红书人」。
年轻、漂亮、高智。
在小红书这片沃土上,孟羽童如鱼得水。从格力离职后,她给自己打上的标签也是「事业女生」。分享的内容也多是一些职场、生活上的感悟,是非常标准的一款年轻女性会追求的理想型。
只是孟羽童已经成为了逆袭成功的人,习惯了她的精致、高能量之后,再次看到她和董明珠同框,女孩不由自主地退回成当初那个女孩。
礼貌得体,带着点谨慎,但也少了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光彩。
孟羽童从这场直播中收获的是职场人的很多共鸣,有人想要学习她面对前老板的压力时微笑面对的心态,有人倾佩她得体不卑不亢的一言一行。事业女生的乘风破浪,与前司再次见面是送上来的流量话题。
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强化了她的个人标签,接受董明珠的邀请可以对过往一些负面口碑的修补。从最终的结果来看,除了直播中依然被摆上台面教育的那些话语有些不太好听之外,剩下的都是收益。
无论如何,格力和董明珠依然是一棵可以依靠的参天大树。就好像她写到的「不忘来时路,去争未来时」,来时的路是一切的起点,也是可以借力的「人情」。互相成就的流量,聪明人都会选择紧握在手中。
「不忘初心,奋力前行,做格力的人」。这是董明珠在直播结束时给孟羽童写的寄语。不能说孟羽童此次的「回头」真的能为自己挖出一条名为格力的退路,但她能够明确的是自己身上的价值,于格力来说也是价值。
而在这些纷纷扰扰的背后,显露出来的是上一代企业家和这一代青年的碰撞。董明珠之所以能够是董明珠,确实依赖着她极强的目标导向。从上一个年代打拼下来的经历,让她笃信自己的经验;加之她的主体性并不位于自己,而位于格力,深度的绑定也决定了她如何做出评价和选择。
对于孟羽童呢,离开格力,错失的什么样的机会、丢掉的是怎样的人生价值,只是一个模糊的概括。在格力当销冠然后当上格力领头人的路径,至少现在看来完全不可复制。所以,孟羽童不会成为第二个董明珠。
在经济下行的时代中,抓住当下是不会出错的人生信条。自我价值的实现依赖于自我而非某个企业赋予的身份,也因此能够赚到钱、赚到声誉、赚到自由。这很难让一个年轻人,抛弃现在的利益做出不一样的选择。
但话说回来,对双方来说,体面地追逐流量,总是没有错的嘛。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传媒1号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1
-已有1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继续浏览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