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儿童节出丑周边?设计师精神状态好癫!

广告文案圈 广告文案圈

1月前

收藏 收藏 1

点赞 0

【摘要】:如题

哈喽,大家好。

明天就是儿童节了。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

近些年的儿童节越来越像是成年人“返回童真”的节日。

品牌们也在想方设法地讨好“大孩子们”。

而其中最好笑的,圈佬觉得要数瑞幸了——

 

在六一还没来之前,网上就流传开了瑞幸和【海绵宝宝】的联名。

一度被网友吐槽“好神金”

精神状态很美丽

 

疑似官方搞抽象

怎么说呢?

这届年轻人,说品牌搞联名,大家可能已经习以为常了。

但要是提到哪个东西神金和抽象,那眼睛立马就亮了。

瑞幸这波联名抽象的点也不在于别的。

正是之前泡泡玛特卖得爆火的丑萌【比奇堡的鱼】。

一个虽然名字叫“聪明鱼”,但看起来并不聪明。强烈反差很令当下年轻人着迷。

这次经典的嘬手指形象,被瑞幸直接整成动态了。

怎么说呢?智商不太够的感觉又升华了。

另外一个名字叫“努力鱼”。

实际上直接躺平滑来滑去,一点也不努力。

怎么能不戳中当下年轻人的反骨摆烂的心呢?

网友辣评:

 

以及和平常厌世厌班的章鱼哥形成强烈对比的,

让大家蚌埠住的肌肉章鱼哥mini纸袋挂件:

网友:瑞幸我真没空和你闹了。。

虽然是儿童节联名,但属实是幽默到了成年人的心趴上。

仔细盘盘,瑞幸这波儿童节策略是相当有层次和缜密的——

一方面,通过拥有广泛受众且高质量的经典童年IP唤醒大家的怀旧情节。

不但联名产品,还将菠萝屋搬进了现实。

 

另一方面,在周边上注入了抽象搞怪的情绪元素,与大家的精神状态共鸣。

这个聪明鱼不单是泡泡玛特的丑萌爆款,还是大家表达情绪的热门表情包。

从这个角度来说,瑞幸是抓住了IP的social基因的,火起来也是情有可原。

同时,瑞幸还在联名周边的设计上,加码了可爱的“变小营销”。

通过大小的差异化设计制造周边的萌感的同时,也让在大家在儿童节回归小小的童心,非常应景。

更不要提常规的纸杯、杯套、贴纸、纸袋了。

只能说,从产品、赠品再到场景,从内容到趣味情绪共鸣,瑞幸这波联名不仅氛围感做得很足,洞察也拿捏得很精准。

因此才能在打得火热的儿童节营销里,博得一番讨喜且清奇的注意力。

 

不止瑞幸,每年儿童节都是品牌们的热门厮杀场域。

一切都在想方设法儿童化,各有各的绝技。

 

·儿童化产品 

比如,麦当劳和一点点每年儿童节都会出“mini款”产品。

不仅形状大小与儿童相应景和匹配,看着也很可爱。

同时还可以用来“装嫩”、卖萌、拍照、打卡,萌坏了一众长不大的“大小孩们”。

·儿童化周边 

另一波品牌则致力于给大小孩们制造可爱的玩具。

把用户当做孩子,重塑童年的快乐源泉。

比如麦当劳和美团今年都在出碰碰车:

麦当劳还有泡泡机:

 

星巴克则和小霸王一起推出复古的游戏机:

肯德基联动的是三丽鸥出了相机:

·儿童化logo 

另外还有一个角度就是让品牌回归儿童。

今年沪上阿姨直接应景地把logo靓女的形象变成了卡通头像。

用61限定皮肤,营造品牌和大家一起过儿童节的萌萌的氛围。

 

·绑定儿童化的符号

除此之外,大部分品牌还是像瑞幸一样联名童年经典IP,唤醒唤醒成年人的童年记忆,掀起一波怀旧热潮。

比如,茉莉奶白选的是上的了国际台面的女明星HelloKitty

而中国汉堡塔斯汀则是选择了具有本土特色的中国动画《喜羊羊与灰太狼》。

 

总之,儿童节越来越成为一场品牌和成年消费者的童心狂欢。

在压力比较大的时代情绪下,年轻人渴望回归无忧无虑的孩童心境。

品牌抓住儿童节进行怀旧和可爱向的营销,实际上是让成年人通过消费弥补童年缺失或重温纯真情感。

品牌以童真为名,实则精准狙击成年人的情感软肋。儿童节营销,越来越成为成年人的精神营销。

同时对当下的年轻人来说,小时候过不过节大人说了算,长大后过不过节,自己说了算

就像这波儿童节反骨文案:

·凭我现在这个脑子,过个儿童节不过分吧

·小时候想把头发梳成大人模样,长大后发现松没什么头发

·成年人也是过期的小朋友,小时候要糖,长大了要钱,本质没变~

·今天的朋友圈,是小朋友圈,终于有机会离开大人的包围圈

·今天不发脾气,只发孩子气

·今天谁让我加班,我就哭给他看!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广告文案圈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点赞

0

-已有0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继续浏览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畅言一下
0/1000
全部评价
广告文案圈

广告文案圈

微信公众号:广告文案圈

查看该作者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