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式创意,B站快手谁赢了?

贰拾壹岁 贰拾壹岁

3年前

收藏 收藏 0

点赞 1

【摘要】:快手《看见》获得广泛关注的原因也是因为有《后浪》出现,快手利用了B站舆论为自己造势,基于网络评论、受众反馈出一期更符合受众心里的预期短片

事件营销,是通过充分利用造势或者借势来实现四两拨千斤的传播效果的一种营销手段。许多企业非常看重事件营销的“高性价比”,也正是因为事件营销具有这种特性,便使众多企业对他趋之若鹜,把事件营销视为提高企业知名度和销量的营销利器。

快手于6月6日发布的视频《看见》就是借助了B站5月3日发布的《看见》来为自己造势,其拍摄手法、镜头运用、讲述故事的方式与《后浪》相似。但是所表达的主题确实完全不同,使得改视频上线一小时后播放破千万,引发广泛的讨论与传播。其背后也有很多原因值得关注。

 

哔哩哔哩《后浪》的争议性

《后浪》表达了对青年一代的羡慕、认可、鼓励。本应是纪念五四、弘扬主旋律的热血视频,却在一夜之间形成了两级分化的言论,引发热议。而快手则看重其这一痛点发布了“小人物的奥利给时刻”的视频,与《后浪》形成对比,讲述了两个完全不同的故事,代表不同的群体,《看见》代表的是大多数低层劳动群体,《后浪》代表的是条件优越的年轻人。《看见》获得广泛关注的原因也是因为有《后浪》出现,利用了其不良舆论为自己造势,基于网络评论、受众反馈出一期更符合受众心里的预期短片。

受众态度的转变

以往快手给大众的印象是土味、草根、低俗猎奇,口碑褒贬不一。《看见》发布后广受好评,它让人们感受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快手,减轻了“低俗猎奇”的刻板印象,可以代表真正的年轻人,让大家重新开始审视快手短视频,借“后浪之势”成功“洗白”。五月底周杰伦入驻快手吸引了一部分用户,为其积累了一定的品牌美誉度,《看见》发布后,在网络间快速传播,达到了病毒传播的效果,引发了广泛的热议。

视频内容的特色鲜明

强调多元

从视频内容来看,《后浪》之所以引起反讽一片,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代表大多数”。内容看起来很多元,但代表阶层极其“单一”。反观《看见》,它不仅做到了地域和生活方式的多元,也做到了阶层的多元。在这个经济下行的996年代,这则视频引发了更多为生活辛苦奔波的平凡人的共鸣。这种情况下,受众能够更加自如的“代入”其中。同时,快手用“平凡、努力而伟大”为口号,不仅和《后浪》一样强调“年龄差异”,也把“草根身份”纳入了进来,这就扩大了它能引发共鸣的人群。彰显社会百态,更加真实反映社会全貌,引发观众的共鸣,获得广大观众的认同。

讲述手法

随着视频的开始画面中闪过的画面,文案的描述,都让观者觉得亲切,提供更多的是普通人的视角,每一句文案都能在其中找到熟悉的影子。短短三分钟的视频映射着大部分人的生活,而在B站中只能仰慕,没有真实的参与其中。讲述人是奥利给大叔,原名黄春生,其代表着普通人,代表着普通大众,讲述人的个人形象也给受众一种心理上的认同,无形中增加了用户对于快手的品牌好感度

感性诉求讲述故事

这两则视频广告都是运用的感性叙述手法,但产生出来的效果却不同,快手方面更能引起用户的认同,唤起用户与视频内容有关的类似的情绪或情绪体验,从快手的视频中能看到人生百态,找寻自己的影子。从而将用户的情感与快手这一品牌建立起积极的联系,更具有亲和力。

 

快手的借势营销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大的播放量,从营销角度是成功的,也让两个本身定位不同的视频网站有了交集,也反映出各大平台都在为了争取用户而最大努力,抢占的是用户注意力以及时间,快手可以利用此次营销活动留住固有用户,发掘潜在用户,同时也提高了在广大受众之间的美誉度,但是快手要想实现转型,仅依靠事件营销是不够的,还需要自身的发展,加强平台的管控能力和审核能力,提高平台自身的综合能力,用实力与美誉度留住更多用户。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贰拾壹岁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点赞

1

-已有1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继续浏览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畅言一下
0/1000
全部评价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