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科学不能做广告?看1240w粉丝的@博物杂志,如何为科普行业破局

moria moria

3年前

收藏 收藏 3

点赞 4

【摘要】:@博物杂志 究竟是如何从一个3年2w粉默默无闻的科普杂志官方微博,变成现如今1240w粉的微博科普界头部大V的呢?

高峰时期,@博物杂志 平均每天要收到22531个赞、7442条评论、6327个转发,日均页面访问高达332396次,单条微博平均阅读量为2770000次,日均增粉10000个……这些令人惊叹的数据背后,究竟有着何种运营逻辑?

对于每个经常刷微博的用户来说,没有艾特过@博物杂志 的人生是不完整的。在微博上,每天都有无数人通过@博物杂志 ,提出各种千奇百怪的科普类问题,并得到带着些许幽默且十分专业的解答。

那么,@博物杂志 究竟是如何从一个3年2w粉默默无闻的科普杂志官方微博,变成现如今1240w粉的微博科普界头部大V的呢?

@博物杂志,其实是科普杂志《博物》的官微,早在2009年就开通了。最开始的时候,@博物杂志 的微博内容基本上就是杂志简介,一直不咸不淡的运营到了2011年,3年也只攒下来2w粉丝。

由于科普行业自带的“高冷”属性,并不带什么流量与热度,想要做到亲民确实很难。@博物杂志 在中间也尝试过发一些可爱动物的GIF,又或者讲一些科普冷笑话,微博自然也还是无人问津(像不像各大企业蓝V的运营状态)。

转变是从“人格化”尝试开始的,即让官博变成一个真正的人在说话,有嬉笑怒骂喜怒哀乐。“卖萌”这一保守的运营路线自然是首选,于是人畜无害的“哦、呀、呢”等语气词充斥了@博物杂志 的微博。

但尝试后官方也发现,卖萌并不是科普类微博的最佳人格化路线。因为科普是具有一定的严肃属性的,科普内容的权威性也会因为卖萌而消解。在官微耐心解答网友问题后,反遭网友“调戏”:“为什么不给我卖萌?”这样的结果,显然违背了一个科普类杂志的初衷——为大家传递科学知识。

后来,@博物杂志 尝试转型,并一下子找准了自己的定位——“学霸面无表情解答同学提问,且由于解答太多而有些烦躁毒舌”的形象。

而这一“高冷”人格化,获得了巨大的反响。人们已经看腻了千篇一律的卖萌官微,却从未见过一个幽默博学却高冷的官博,从此一追无可自拔。

而后来@博物杂志 把网友们的问题汇总,制作成乐趣与笑点齐飞,知识共科学一色的“网络热传生物鉴定”短视频,同步发布在抖音与微博,更是网罗了一大票“圈外人士”。不论是中老年人还是小孩子,都能看得津津有味,同时学到很多有用的科学知识。

高峰时期,@博物杂志 平均每天要收到22531个赞、7442条评论、6327个转发,日均页面访问高达332396次,单条微博平均阅读量为2770000次,日均增粉10000个……许多@博物杂志 的粉丝,不仅关注了账号,还订阅了纸质的《博物》杂志,甚至报考了大学的自然科学类专业,把对大自然的热爱变成了一生的职业。

科普行业在我们眼中一直是一个非常严肃且难以推广(营销)的行业。而@博物杂志 的成功向我们证明,科学也可以亲民,可以做广告,甚至开发衍生品、开淘宝、做众筹——科学也可以获得商业上的巨大成功。

在这个全民素质不断提升的年代,人们对于高质量干货内容的输出要求越来越高。而被低龄化、幼稚化充斥的文化市场,正是需要像@博物杂志 一样的科普博主,不断为大家输出优质内容。

小时候,我们家里面都有一本《十万个为什么》,这代表了人类天生对自然、对科学所具有的强烈好奇心。长大以后,这些好奇心犹在。消费者们需要的,是有人能把这些晦涩难懂的科学知识,像好朋友一样,换一种方式将给他们听。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moria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点赞

4

-已有4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继续浏览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畅言一下
0/1000
全部评价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