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功夫连载(四): 广告人千万别放弃,这个办法让你渡过创意瓶颈期

创意渐疯 创意渐疯

3年前

收藏 收藏 4

点赞 2

【摘要】:继续还是离开?重点看有没有这个能力。

大多数的广告新人,会在入行两三年左右,进入一个发展的瓶颈期。从完全不懂的小白开始,慢慢成长虽然辛苦,但只要用心一般都会感受到进步。

两三年后,进步的速度好像一下子变慢了,该学的基本功差不多学到了,该练的各种文体好像也都尝试了,文案能力的提高就开始变得非常慢,甚至停滞不前,有些人就会开始怀疑自己到底适不适合做文案,开始问自己将来是不是一直要做文案。

如果不做文案做什么呢?对自己的未来和专业的提升,有着很多的疑问和不确定。

学完这一章的内容,上面的这些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我们会看到文案的更高目标,不是单纯地在文字层面上去努力,而是要超越文字本身,成为一名懂策略的文案。

1、懂策略是文案升级的方向

普通消费者面对一条广告,可能会被吸引、可能会被冒犯,可能喜欢,可能不喜欢。

而作为从业者,我们需要关注的是该广告背后的策略。

想想若自己是该广告创作人员,在项目最初,面对白纸一张的时候,客户给的任务是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当前的策略是如何形成的?如果是你,你会创作怎样的广告?

这是个小小的思维练习,形成习惯之后,就会让你逐渐强化自己的策略思考能力,去透过广告的表象,看懂它背后所隐藏着的沟通策略、以及它所要解决的问题究竟是什么。

这样,在你创作之前,就仿佛拥有了目标清晰的指南针。

在广告泛滥的今天,那些简单的卖点罗列,哪怕是小恩小惠的促销,都不足以打动消费者了,只有洞察到他们内心深处的需求,用策略化的文案去跟他们沟通,才有机会拿到开启消费者心门的钥匙。

简单来讲,策略,就是让文案达成目标的方法。策略不会只有一条,但你只能选择一条。许多文案,之所以平庸,就是因为一开始确立策略目标的时候,思考太过粗糙或者根本没有思考。

懂策略是文案进阶的必然方向。

在广告公司里,策略一般由策略总监或老板拍板决定,之后,文案再来配合完成执行的工作。

在入行的前几年,因为岗位所限,文案工作的重心在于执行力能否到位,较少有机会能够参与到策略层面的工作中。如果你对自己有着更高的期许,你就要刻意地去训练、开发自己的策略思考能力。

每个项目的一开始,都需要搜集资料、进行市场调研或者案头分析,根据这些资料,总监会让大家先进行初步的思考。

在这个阶段,你就可以做得更多一些、更深入一点。你完全可以把自己想象成总监或者老板,站在他们的角度来思考,这个产品的传播策略应该怎么做。

有了自己的想法,可以先不用提出来,等到策略确定之后,你再将老板们定的和自己最初想的做对照,看看两者区别在哪里,孰优孰劣。

练习过几次后,你觉得可以拿得出手了,就要大胆地向总监或者同事们去展示自己的策略,接受他们的反馈,再调整优化。

要知道,回避动脑是大多数人的天性,总监也不觉得策略思考的重任要落在一个文案的肩膀上。

这个时候,如果你能积极一点,在“分外事”上多花点心思,就能进步得更快。相反,如果你不愿在这上面费功夫,只是等着别人给你“喂”策略,那么短时间内你可能是轻松的,但对于长期发展而言,你的专业能力就无法得到提升。

文案功夫连载(四): 广告人千万别放弃,这个办法让你渡过创意瓶颈期

2、外行看文采,内行看策略

作为商业活动,任何广告最终都是为了驱动产品销售,为此需要解决特定问题、带来消费者认知或者行为的改变,并最终达成销售增长,而策略则是这一系列行为背后的思考。

走在熙熙攘攘的街头,我们会看到各种广告牌,普通人会关注画面是不是漂亮,而有经验的专业人士,则会关注这条广告背后有没有策略,是什么策略,想要解决什么问题,带来什么变化。

案例一:“茶”文案,无策略和有策略

让我们从几个简单的案例入手,看看有策略和没有策略的文案有什么区别。

看看这里的几张“花茶”广告文案:

“对自己好一点”——这句话是不是似曾相识,有太多的广告都用过,你想消费者看到后会有感觉吗?我知道我要“对自己好一点”,跟喝你这个茶有什么关系呢?

文案功夫连载(四): 广告人千万别放弃,这个办法让你渡过创意瓶颈期

“阳光下慎重开放的花茶”——“慎重”这个词用得很独到,画面中的景色似乎也很浪漫,但还是和消费者没啥关系。

“一起喝好茶”——写得更宽泛了,你好在哪里?谁卖茶会说自己不好吗?这句话说了等于没说。

我们再来看这张:午后3点,喝“花养花”玫瑰花茶。这句话就属于有策略的文案。

提起午后3点,你会想到什么?对,下午茶。

午后喝下午茶,是我们认知中的一个常识,广告通过把“产品”和“下午茶的场景”(具体来说是午后3点)建立联系,形成消费者选择模式(午后三点下午茶,是自然而然饮用该产品的时刻)。

文案功夫连载(四): 广告人千万别放弃,这个办法让你渡过创意瓶颈期

当我们把它融入到广告标题中去反复强调,消费者想喝下午茶之时,喝“花养花”玫瑰花茶就会顺嘴溜出来了。

我们推测一下它的思考策略,可能在某次定性的调研访谈中发现,像花茶这类产品,消费者可能由于一时冲动购买了(尝试率较高),却常常锁在抽屉忘记了喝,也就阻碍了再次购买的可能(复购率较低)。

所以,该广告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提高产品被重复购买的概率,或者简单地讲,广告要让消费者形成“每天饮用该玫瑰花茶”的习惯,从而促进销售。

这样的洞察或灵感,就藏在和用户的深度沟通中,如果被我们找到了,还可以通过定量的调研,来验证它是否正确。

肯德基的“六点啦,肯德基早餐开始啦”也有这样的异曲同工之妙,将“六点早餐”和“肯德基”之间建立一种强关联,每次吃早餐,都会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这句话。

大家不妨回忆下,还有哪些广告也是运用了这个原理?

案例二:“牙刷”文案,无策略和有策略

我们平时看到的牙刷广告,它们的文案是不是都跟下列画面中的差不多:健康、亮白、清洁、护齿、柔软等等。

文案功夫连载(四): 广告人千万别放弃,这个办法让你渡过创意瓶颈期

文案功夫连载(四): 广告人千万别放弃,这个办法让你渡过创意瓶颈期

这些特点,确实也都是我们的消费者需要的,但所有的牙刷品牌也都知道这一点,当你的产品处于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如果文案只是写出那些别人都有的卖点,那就不足以抓住消费者的眼球和钱包了。

而下面这支牙刷广告,则展示了完全不同的风格,它当然也有着“清洁、亮白、护齿“等特点,但它一个都不说,而是问你“一万根刷毛的牙刷,你用过吗?”

文案功夫连载(四): 广告人千万别放弃,这个办法让你渡过创意瓶颈期

每个人看到这句话第一反应,肯定聚焦在“一万根”上,然后会有同样的答案:没用过。

于是,它就迅速吊起消费者的胃口,抓住了我们的猎奇心:“一万根刷毛的牙刷用起来怎么样,我还真想去买回来体验一把”。

牙刷的价格不高,是一个典型的低参与度品类,对消费者来说,牙刷就是牙刷,都差不多,买的时候无须思考太多,并不像买车、买手机,需要很多比较、考虑。

所以,这则广告想要打破这种心态,激发好奇、塑造产品差异点,从而增加消费者选择该产品的可能性。

我们综合来看以上这两则广告,“午后3点,喝花养花玫瑰花茶”,“一万根刷毛的牙刷,你用过吗?”,这两句话,都没有飞扬的文采,但都通过洞察,建立起了和消费者的有效沟通。

“午后3点”,就是在合适的时间把茶卖给想喝的人;

“一万根刷毛”,利用消费者的的猎奇心,抓住了他的眼球。

这里起作用的,就是文案的策略。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创意渐疯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点赞

2

-已有2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继续浏览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畅言一下
0/1000
全部评价
创意渐疯

创意渐疯

微信公众号:创意渐疯

查看该作者更多文章 》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