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偿心理,让消费者理直气壮地“下单购买”!

文案猎手April 文案猎手April

3年前

收藏 收藏 0

点赞 2

【摘要】:补偿心理,可以帮助消费者购买合理化。

现在人的生活忙忙碌碌,起得比鸡早,睡的比狗晚,不是996就是007,工作与生活的压力都很大,你会不会因为项目赶工,半夜才能离开公司,地铁里面依旧人满为患。这时在走廊间看到了滴滴的系列海报,上面写着:如果生活是苦逼的,至少梦想是牛逼的,全力以赴的你,今天坐好一点。

滴滴专车-今天坐好一点

补偿心理,让消费者理直气壮地“下单购买”!

看到这段文字,以及海报上的图片,你想都不想就打开滴滴APP,按下了专车键。为的就是补偿一下自己,补全心理的空缺感。毕竟生活本来就很不容易了,何必要亏待自己。

很不错,滴滴的海报文案改变了你行为,你掏钱享受服务了!那么,你想知道你为什么都已经进了地铁站,却没有选择坐便宜的地铁,而选择去做更贵的滴滴专车吗?

这其实是“补偿心理”在发挥作用!所谓补偿心理,是指人们因主观或客观原因引起不适和不满而导致心理失衡时,企图通过种种途径表现和发展自己,借以减轻或抵消不适、不满,进而达到心理平衡的一种心理倾向。

“补偿心理”之补偿自己

这种补偿是一种自动化的表现,也是一种自我调解神经的能力,它是每个人都会产生的正常心理,不是病态的。心理专家认为,在经历了较长一段时间的心理紧张之后,适度的放松是必要的。

就拿这次疫情来说,防疫期间,人们的外出受到种种限制,也因此与各种美食暂时绝缘,想吃一顿火锅,想喝一杯奶茶,成为许多人在疫情期间的强烈渴望,大家都盼望着在疫情结束后,约上三五好友,找一间熟悉小馆,围着热气腾腾的火锅,在长期的压抑之后找到一个释放的出口。

随着疫情渐渐得到控制,餐饮等商业逐步恢复经营,前来一饱口福的食客不在少数,与疫情前有所不同,他们表现出了更加强烈的消费热情,据口碑网统计,成都市火锅店日均订单增长迅速,已成为回暖速度最快的餐饮品种之一,超越了同期烧烤、川菜的订单数量,其中火锅外卖订单量与疫情前相比,增长量已超过三倍。

补偿心理,让消费者理直气壮地“下单购买”!

有热气腾腾的火锅,就有香甜生津的奶茶,消费者的热情继续蔓延。仅在二月第三周里,成都奶茶外卖订单就达到了1.9万杯。许多人像在“报复式喝奶茶”,选择了大杯甚至超大杯的奶茶尺寸,并添加燕麦和布丁等多种辅料,这种程度的升杯和加料需求,较疫情之前更为迫切。

在这个时候,点一杯超大杯全糖满料的奶茶,像给熬过疫情的自己一个由衷的奖赏和补偿,而这种补偿行为本身具有强烈的仪式感,既给他人形成一种“一切正在变好”的美妙印象。

补偿性消费

这种消费行为,叫做补偿性消费(Compensatory Consumption),是指在补偿心理作用下产生的相应的消费行为,消费者通过购买不同的产品,对自己没有得到满足的深层次心理需求(某种心理缺失或自我威胁)进行弥补,是一种替代的心理需求满足工具。

"Wait, are you saying I bought all these stuff to feel smarter because the stupid jeans make me feel bad about myself!?? " (视频里:等下,你是说因为这条傻X的裤子让我觉得难过,然后自己买这堆乱七八糟的东西为了让自己感觉聪明点??!!🤯🤬😤)

她本来要买裤子,结果买了一堆毫不相关的物品(自尊威胁)。

  • 消费者在需要购买更大尺码的衣服时,会导致对衣服的负面评价和降低自尊心。

  • 消费者会感到不舒服当他们发现跟自己的‘认知’不一致(明明买8码,现在要买10码,身材‘长’了那么多,能开心得起来吗?),这会导致他们购买其他物品来平衡自我,让自己感到更聪明更好看,例如:买书籍,包包,杂志等。

在这种特定心境里,消费者更加在意消费行为本身,而不止局限于特定的消费对象。如为了表示对堵车的不满而买一瓶饮料,为了摆脱家务的厌烦而去逛街或与自已的伴侣吵架后去买衣服,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的生活中再平常不过了,而这些都是典型的补偿性消费。

文案中如何体现“补偿自己”

放在文案写作中,利用补偿心理,简单来说就是为用户花钱找理由,虽说消费者本来就会经常给自己购买行为找理由,但是: 自己给自己找理由,更希望得到其他人支持和认可;自己找理由,总不如别人说出来好。

所以在文案中,就要为消费者找个合理的购买理由,并且要进一步支持他们给自己找理由,以此减少消费者心理阻碍。可以营造一种“身不由己”的外部环境或者氛围,让客户觉得自己身处这样一个外部的世界十分不容易,应该对自己好一点!并且告诉他我的产品又是如何让用户“犒劳” “补偿”自己的。

比如文章开头“滴滴专车”的那个案例,虽说专车在舒适性上更好,但不是每个人都愿意花更多的钱享受更好的体验。为了让一部分人选择坐滴滴专车,滴滴对用户群做了深刻的洞察,传递的核心品牌理念是:

呼吁那些不断为生活、命运、未来赶跑的“赶跑族”,能够适当的停下来等等灵魂的东西,放缓“赶跑”的脚步,懂得关爱自己。另一方面也是想借此呼吁更多人,关注“赶跑族”的生活状态,关爱自己的同时,也关爱家人,关爱他人,至少在这个寒冷的冬季,在出行方面都可以“今天坐好一点”。

类似的文案还有:

三全水饺:“吃点好的,很有必要”。

补偿心理,让消费者理直气壮地“下单购买”!

自如:“你可以住得更好一点”。

补偿心理,让消费者理直气壮地“下单购买”!

补偿心理,让消费者理直气壮地“下单购买”!

补偿心理,让消费者理直气壮地“下单购买”!

每一个追求梦想的人都有理由住得更好。 自如 就在这里,等你回家。

以及下面这则文案:

补偿心理,让消费者理直气壮地“下单购买”!
(图片出自李叫兽公众号文章)

如果一个人觉得自己已经为别人、为长期目标付出太多,就会想要“补偿”、“犒劳”下自己。这些文案摊出消费者所作的努力、经受的辛劳,在合适的情境中露出(例如下班路上),并提出诱人的方案,就容易引起这种补偿的情绪,为此埋单。

“享受型商品”适用于“补偿心理”的文案写法

我们会发现,这世界上有一类商品,可以带来身体感官上的享受(享受型商品),就适合这种写法。

比如说:鞋垫,一个好鞋垫,穿在脚上,它决定了你走的顺不顺。根据人们的补偿心理,写出来的文案是这样的:

挤地铁的时候,被许多人踩过,没有人考虑你的难过。

**鞋垫,每一步,都容易一点。

每天要走很多冤枉路,还有别人设下的套路。

**鞋垫,每一步,都容易一点。

还有一种商品,决定了你每天晚上睡得稳不稳,那就是“床垫”

你那么在意自己的羽毛,每天仔细梳理,到头来发现根本没人看,还不如给自己一个舒适的窝。

**床垫,做自己的美梦!

你受的苦,给别人说,别人也是假装在听,在别人的生活里,你永远是一个配角。

**床垫,做自己的美梦!

生活就是这个样子,当外部境遇不理想的时候,你就会买好一点的商品,犒赏一下自己的身体感官,以补偿自己。

除了以上的“物质补偿”之外,撬动消费者“补偿心理”的文案,还可以从精神的慰藉上去切入,比如:京东小金库的《你不必成功》。

你不必把这杯白酒干了,喝到胃穿孔,也不会获得帮助,不会获得尊重。你不必放弃玩音乐,不必出专辑,也不必放弃工作,不必介意成为一个带着奶瓶的朋克。你不必背负那么多,你不必成功。

比如蚂蚁金服:“每一个认真生活的人都值得被认真对待”。

补偿心理,让消费者理直气壮地“下单购买”!

补偿心理,让消费者理直气壮地“下单购买”!

通过文案表达精神上的关怀,去慰藉消费者的心理,很容易触动消费者的心弦!

“补偿心理”让消费觉得买你的产品并不是浪费钱,而是为了犒劳补偿辛苦工作的自己,我值得用更好的!从而消除消费时所产生的负罪感。

补偿心理之补偿别人

补偿心理除了补偿自己,还有补偿别人。

如果一个人觉得别人为了他付出很多,而自己却对应付出很少,那他就会产生对别人的愧疚感,想要做出一些补偿别人的行为,以求心安!

举个例子:老公是个工作狂,每天都加班到12点左右才到家,周六也要上班,虽然还没到007的地步,但是远超996,每周只有一天陪我和儿子,所以这一天,他会花很多钱或精力来补偿我们,比如会陪我逛街,买比较贵的衣服;会买一大堆海鲜,在家给我们准备美食;也会给儿子买很多玩具,逗孩子开心。过完这一天之后,开始新的一周,他又开始陀螺一样旋转起来了。

所以我会想,像我老公这样“一毛不拔”的人,他为什么会在一天之内花很多钱给家人呢?后来想明白了,是因为他的内疚感。因为本该陪伴家人的时光,而选择了去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就会产生强烈的内疚感,在这种感觉的刺激下,会有花钱补偿的行为。

心理账户

同时,这种“补偿心理”关联到了他的心理账户中的“情感账户”,虽然他不舍得为自己花钱,但是他很舍得为家人花钱。相比于日常生活的开支预算,“情感账户”里面的预算会高很多,也最容易被激发购买欲望。

从马斯洛需求理论的角度来讲,“情感需求”是更加高级的需求,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日渐变好,对于“情感”的需求就会更加强烈。比如:一句广告文案“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就将钻石推向了象征“爱情”的高度,被消费者划归到“情感账户”中,成为了结婚必备的物品,这为钻石生意打开了销量,并能卖到更高的价格。

比如:“孝敬长辈”是我们“情感账户”中的重要部分,老年人花钱很节省,舍不得给自己买营养品,作为儿女的我们逢年过节就会给长辈们买一些养生保健的礼品。一想到给老年人买东西,脑海中就会想到“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这就是史玉柱为脑白金想出来的广告语,将“脑白金”关联到“情感账户”中,给到年轻人明确的消费指向。

有关“心理账户”的内容可以点击查看,我之前写的文章:《 无论卖东西还是买东西,你都不可不知“心理账户”》

这正好印证了经济学里有个有趣的效应,人在买东西的时候,总给自己找借口说这个是为家人付费,然后就会更容易完成购买,这正是“补偿心理”及“心理账户”在起作用。

确保孩子健康成长、有美好前途;回报自己的父母、亲朋好友;关心恋人……等补偿心理也成就了很多经典的广告文案:

比如:这个被模仿无数次的经典文案——某年父亲节时皇家芝华士的文案。通过对父爱的具体细节的描写,塑造出一种“父亲已经为我付出太多了的感觉“ 再加上文案最后一句“如果你不值得送皇家芝华士,还有谁值得”。

有不少读者看完后,再回忆起小时候父亲那些充满父爱的小事,甚至已经泪眼朦胧了。

补偿心理,让消费者理直气壮地“下单购买”!

因为我已经认识了你一生

因为那辆红色的Rudge自行车一度使我成为全街区最快乐的男孩

因为你允许我在草坪上玩蟋蟀

因为你过去常在厨房腰围抹布翩翩起舞

因为你的支票簿总是因我而忙碌不已

因为我们的家总是洋溢着书香和欢笑

因为你牺牲了无数个周六的早晨去看一个小男孩打橄榄球

因为你总是给予我太多而对我却所求甚少

因为有多少个夜晚你在桌前挑灯夜战而我在床上酣然入睡

因为你从不谈论鸟类和蜜蜂来使我难堪

因为我知道你的皮夹中有一张关于我获得奖学金的发黄的剪报

因为你总是让我把鞋跟擦得和鞋尖一样铮亮

因为你在38年中38次记住了我的生日

因为在我们见面时你依然拥抱我

因为你仍然买花给我的妈妈

因为你的白发比同龄人更多,而我知道是谁助长了它们

因为你是一位了不起的祖父

因为你让我的妻子感受到她是这个家的一份子

因为我上回请你吃饭时你想去麦当劳

因为当我需要你的时候,你总会在我左右

因为你允许我犯错误,却从未说过 “我早告诉过你啦”

因为你仍然假装只在阅读时才需要眼镜

因为我没有像我应该做到的那样经常说谢谢你

因为今天是父亲节

因为如果你不值得送Chivas Regal

还有谁值得

这样的文案让消费者觉得让消费者觉得家人已经为自己付出了太多,我必须予以回馈。我买这个产品并不是浪费钱,而是一种正当消费,合情合理,减少他们购买时的负罪感,降低心理门槛。

比如方太围绕#妈妈的时间机器#打出的系列广告。

补偿心理,让消费者理直气壮地“下单购买”!

妈妈想把阳台变成花园

多帮她洗一次蔬果碗盘

她就能多点时间

和金边吊兰多一会儿交谈

补偿心理,让消费者理直气壮地“下单购买”!

妈妈想一个月内KO小肚腩

多帮她洗一次蔬果碗盘

她就能多点时间蹂躏沙袋

写文案时利用“补偿心理”从客户的“情感账户”中掏钱,是一个“促交”的有效手段。

互惠机制

有时我们也会因为“互惠”的心理机制,而产生补偿的心理。“互惠”这个概念引用自罗伯特 ·西奥迪尼的著作《影响力》,也就是中国人常说的 “礼尚往来” 。我们从小就被教导”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互惠原则甚至已经成为做人做事的重要原则。

比如当客人在完饭后,服务生体贴地送上口香糖,结果收到的小费就提高了 3.3%,这就是“互惠心理”的强大力量。

为什么互惠原理的影响力这么大?很简单,当别人给予我们一些恩惠时,我们会自动产生了一种亏欠感,更通俗的话就是感觉欠下人情,这种感觉会让人觉得很不舒服,为了消除自己心里的人情负担,迫使我们必须回馈相应的好处。甚至对有的人来说,只有反馈给别人的好处比收到的还要大,才能使得恢复内心自洽。

营销领域的“互惠原则”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强制”或者“引诱”的手段给予目标受众一定的好处,让其产生负罪感——即“感觉不好意思”,进而发生弥补型消费行为。

案例1

比如卖精油的阿芙,会在快递包裹里免费赠送买家一堆小样试用装,以及随机优惠券,这些小惊喜会让买家产生超出期望的体验,从而让买家对阿芙产生了更长期的好感,最后提高了复购率。

补偿心理,让消费者理直气壮地“下单购买”!

案例2

你是否也遇到过按响你家门铃的清洗剂推销员,不仅提供试用装,还承诺完全不收费。推销员不傻,深知互惠原理的强大效力,只要进去客人家门,把油烟机罩拆下来,这里喷那里抹,忙个不停,最后确实清洗得干干净净,焕然一新。而当你置身于这一情景下,会自然产生一种亏欠感,导致他真正向你推销时内心很难拒绝。

还有很多种商业活动涉及到互惠原则,比如在超市里热情地向你推荐免费试吃活动的推销员、谈生意前先宴请客人喝酒吃饭、4S销售向经理打了几次电话才帮你申请下来的“最大折扣”等无不利用强大的互惠因素试图影响他人。

文案如何利用互惠原则

其实大部分软文、海报都有利用互惠原则,通常会结合价格锚定(通过与产品原价或者和市场同类产品的高价对比,让消费者更能感知现价的优惠)并且加上常见的优惠手段,如满x减x、抢优惠券、免费试吃/试用/试读、前多少名享受几折优惠等,刺激潜在消费者下单,都是利用互惠心理。

综上,补偿心理,可以帮助消费者购买合理化,让消费理直气壮掏出钱包。

补偿自己——写文案时突出“犒劳”、“抚慰”等物质激励与精神慰藉

补偿别人——关联消费者的“情感账户”,让他更乐意花钱,或者采用“互惠”原则,给一些优惠福利。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文案猎手April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点赞

2

-已有2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继续浏览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畅言一下
0/1000
全部评价
文案猎手April

文案猎手April

微信公众号:文案猎手April

查看该作者更多文章 》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