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伯恩巴克

威廉·伯恩巴克

 

威廉·伯恩巴克 William Bernbach,1911年生于纽约。与David Ogilvy和Leo Bernard被誉为20世纪60年代美国广告“创意革命”的三大旗手之一,是广告文学派的代表,倡导广告创意的先锋,DDB广告公司的创始人。1949年,伯恩巴克和道尔(N. Doyle)及戴恩(M. Dane)在麦迪逊大道上共同创办了DDB广告公司(Doyle Dane Bernbach)。

人物生平

伯恩巴克是美国纽约人,从小生长在这座世界闻名的大都市,接受过良好的文化熏陶。
 
上大学时,伯恩巴克学的是文学,同时他保持着对艺术的浓厚兴趣,并在写作上开始显露才华。大学毕业时,他获得了纽约大学的文学学位。
 
离开大学之后,伯恩巴克经过一番磨练,逐渐以其文才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 伯恩巴克凭借着手中的一支笔杀入了广告界,他先在葛瑞等一些广告公司工作了七八年,和他人合伙成立了自己的广告公司。
 
威廉·伯恩巴克和奥格威在同一年分别开创各自的广告公司,他们同样以文案写作闻名。 伯恩巴克是著名广告公司DDB广告公司的创始人之一。
 
1947年,DDB公司成立之初,全部资本只有区区1200美元,而到了1982年,当公司庆祝自己的35周年诞辰时,DDB已是世界第十大广告公司,年营业额超过了10亿美元。
 
DDB公司的名称,源于三位合伙人多伊尔、戴恩和伯恩巴克的姓氏的第一个英文字母。虽然伯恩巴克被排在最后一位,但是他对此毫不在意,因为在他看来,这只是不足挂齿的小事,关键是他终于有了可以一展身手的、属于自己的舞台。事实上,从DDB公司创立之日起,伯恩巴克便是总经理,并且直接创作了大量的在广告界引起轰动的优秀广告作品,使公司的业务蒸蒸日上,迅速跻身于美国最大广告公司之列。可以说,没有伯恩巴克便没有DDB广告公司。
 

威廉·伯恩巴克的“金科玉律”

威廉·伯恩巴克格言之一:以崭新的意念争夺注意力
威廉伯恩巴克在公司的一次作品讨论会上,对大家这样比喻:依赖一套公式或方法来办事,正如烤面包的常理一样,只要顾及和控制烤面包的时间因素,面包便会自自然然,顺顺利利地烤好出来,平平无奇。只有那些刚刚新鲜出炉,热力四射的崭新意念,才会令人垂涎三尺,胃口大开。当然如果你热爱常规,刻意模仿,那么你就如同受了致命伤的士兵,也许你会一直活下去,但你绝对不可能在战场上获得立马横刀的威风。对一件事,抱有自己的立场,你通常会发现面对的是两部分人:“支持你”或“反对你”。但当你对任何事亦无个人立场之时,你将会找不到反对你的人——更找不到支持你的人。一个看来合情合理的广告视觉画面,并不代表这广告一定行得通。熟口熟面的传达方式,最叫人不感兴趣,漠不关心。人们往往最怀疑那些看起来模梭两可,并难于掌握的修养和技巧,但事实上,这可能寓示着你正在走近最实用的创意境界。
 
威廉·伯恩巴克格言之二:建立独特个性始能成功
发掘题材(what to say)是传达过程的第一步。决定什么样的表达形式来让观众看你的作品,聆听你的声音,相信你的说话,是另外的一步。但如果你在表达形式这一步上行不通的话,你事前花费在发掘题材上的心力和工夫,自然一一白费。“令一个广告,一个人或一件商品起眼,成功,先要替它建立自我的独特个性。否则,它永远都不会被人注意。”“不要把‘高雅品味’同‘毫无品味’混淆。” “无论任何景象符号,有朝亦会变旧,枯谢而死,但阁下亦要不断寻找新的影象符号……,即使手上是心手沥血的崭新佳句,有朝一日亦会变成隔日黄花……”“口碑是最佳的传媒工具。” “我们当务之急是要令沉闷的产品事实,起死回生,充满生命。”“洞察人性之最,是成功传达者的高招所在。写作人所关心的是他用什么素材来写他的作品;读者所关心的,是他从阅读之中,得到什么素材。因此,广告人真正要看懂观众心理,了解他们怎样看、怎样听——怎样接收传播讯息。
 
威廉·伯恩巴克格言之三:噱头花巧终会不攻自破
“无论你如何工多艺熟,你亦不能替一件毫无好处的产品制造好处。但如果你真的要这样的话,你制造出来的只是噱头花巧,它将很快就不攻自破。”“我毫不犹豫地,宁愿选择一个平凡简单但却活泼,充满意思和生命的广告,也不愿选择一个美丽而无头脑的广告。”“恰到好处的创作手法,定能令产品销量更实际,更有效地提升。”“花拳绣腿,为卖弄艺术而卖广告是最危险的事。因为你当初的出发点,只在于刻意制造分别……刻意制造比别人更佳、更可爱、更出众的广告。在你刻意求工地制作广告的背后,却忘了推销产品。”“我奉劝你一句,切勿相信广告是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