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叫感

互联网文案创意思维与写作技巧

马楠

马楠,文案达人,擅长互联网产品消费者行为研究,熟知文案心理学,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现任去哪儿网资深产品经理,曾任搜房网产品副总监等,多次主导团队产品研发、运营。

豆瓣评分7
精彩评价

不是优秀短篇小说的段子不是好文案
  如果告诉你,有些人是为了看广告而逗留在社交网络里面,你怎么想?
  这不是胡说,事实的确如此。
  比如微博红人“天才小熊猫”的粉丝。由于“天才小熊猫”基本只发长微博,而且每条长微博都是一则广告文案,这就等于说,有相当多的粉丝是为了看他写的广告而关注他。
  事实上,天才小熊猫的粉丝数达到500多万,而且相当稳定,他的每一条“广告段子”都大受欢迎,基本都有上亿的阅读量,以及数万,甚至数十万的转发量,甚至还有很多粉丝每天在他的微博里催他发广告。
  再如,“衣锦夜行的燕公子”的微信公众号粉丝。“燕公子”基本是以90%以上的比例在公众号上推送广告文章,但她的每一篇“广告”基本都能达到10万+的阅读量,而且,粉丝明知是广告,仍然读得很开心,甚至还会在读完全文后主动对文章进行“打赏”。
  同样大受欢迎,有很多粉丝追着阅读的,还有“幕星社”旗下的漫画家(old先、坛九、布朗尼等)以漫画形式来创作的广告。他们的每一则“漫画广告”基本都保持着好几万的转发量,甚至有很多粉丝表示:“比起他们连载的漫画,更喜欢看他们创作的广告。”

编辑推荐
1、文案达人,去哪儿网资深产品经理马楠十余年实战经验,精心打造。  2、百度、腾讯、滴滴、美团、开心网、爱心游等多家上市互联网公司高管真诚推荐。  3、接地气的表达方式,契合国内用户心理行为习惯的分析,适合当下国内互联网环境的营销文案手册。淘宝、微商、自媒体、营销、游戏从业人员必备。
内容简介
互联网时代,广告无处不在,社会化媒体、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广告形式和营销形式越来越多样化,连接成本的降低,传播渠道的个人化,也使得互联网产品天然地携带了媒体属性和传播属性,从产品到内容,再到社群、传播渠道,从一个平台到另一个平台的“跨界”,文案能够施展的空间越来越大。
点赞

0

喜欢读"尖叫感"的人也喜欢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