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世代,如何打造爆款KOL?

现代广告杂志社 现代广告杂志社

2年前

收藏 收藏 0

点赞 0

【摘要】:同质化市场环境中,差异化、辨识度就成为了打造高规格 IP 的核心要素,人设能够更好地帮助内容吸引受众。

今天的内容创作者们,拥有了任何时代都无可比拟的机会。 流量掘金平台优化,素人成名近在咫尺,5G等技术手段延展,新的消费群体正在崛起……也正是这样的时代,KOL之间“二八定律”愈演愈烈,内卷在整个行业中蔓延开来。 “我们希望行业能够实现森林法则,平台能够建立超级KOL、肩部KOL、中小KOL并存的健康生态系统,KOL们的抗风险能力也能增强。 ” 刚从KOL身份转变成公司管理者的陈陈说道,创业不易,但勇气可嘉。

现在的KOL生态中, KOL数量越来越多,打造头部KOL却越来越难。卡思数据《2020抖音KOL生态研究》报告中显示,2020年在各月度增粉最快的1500个账号中,去重后实际账号数量10172个,超过65%的账号1年仅上榜1次,超过8成账号“火不过3个月”。

量产KOL

KOL门槛的降低意味着入局者渐增,没有团队很难出头。而一旦团队的KOL运作模式机械化,那些同质化的KOL们也会逐渐丢失生存空间。但我们看到,有些MCN机构也在做改变。

以蜂群文化为例,早些年,蜂群文化以工业化流水线的模式孵化KOL,大致步骤为创意大会立项、讨论与配备运营团队并制定专门的KPI,持续输出内容试水;而后进行阶段性数据分析,再来决定项目中的资金投入增加还是减少。“这样的一条流水线在公司内部有几十条,在进行观点碰撞、借鉴时,也是在增大随机性的概率,扩大可能孕育爆款的流量池。通过这样一套‘工业化’体系下,蜂群打造了诸多KOL。” 蜂群文化CEO兼联合创始人莫力洋对《现代广告》说。

近年来,单纯量产其实很难直接孵化出所谓的“头部KOL”,但在这其中,一些有特色的KOL会优先“跑出来”。对于这些KOL,蜂群文化会进行额外的资源倾斜,成立“IP工作室”,并助力更多内容创作的自主权及可能性,另外KOL所面对的合作机会和商业变现维度也会更丰富。比如,漫画 KOL@ 山羊卡罗&@哈欠丸的趣灵工作室,目前已经出版了相关图书版权漫画作品,并在各地举行了线下签售会;星座博主@陶白白 sensei 与美妆博主@小鹿娇的陶鹿 cp 工作室,一边跨界 TED 演讲,一边做医美电商直播。

这时,很多人会误解“网红产业化”其实是个需要改变的“伪命题”。其实不然。对于一个从“0”到“1”的MCN机构而言,运用产业化制造KOL其实是一种很好的方式。MCN机构在孵化之初就可以为KOL量身打造好运营策略,同时匹配完善的运营团队,实现KOL商业价值最大化。

”安营扎寨“

我们能看到,最早一批出圈的KOL往往通过社交媒体种草来实现之后的平台引流,通过短视频与电商直播等方式实现商业转化。当然,在种草KOL布局过程中,类似李佳琦这种单刀直入直播电商的KOL们也同时存在。无论何种形式,这其中的关键在于抓住用户的需求,培养忠实粉丝。

作为购买力较强的Z世代,已经被定义为如今的强消费群体,Z世代正在取代千禧一代,成为最令人垂涎的零售群体。据《福布斯》杂志统计,Z世代拥有440亿美元的消费力,正受到品牌和零售商的追捧。与其他群体不同,生活在新媒体时代的Z世代具备更强的网感,并且更加“三心二意”,B站、小红书、微博、抖音、快手等是他们常年“驻扎”的地方。

公开数据显示,B站超过86%的月活用户年龄在35岁及以下,新增用户平均年龄达20.2岁,更多的70后、80后也正在加入B站。在B站中,粉丝用户对内容的甄别性较强、网友造梗能力强、群体文化属性明显,追求同好,并且对新鲜事物的接纳程度很高,粉丝们更能接受自己喜爱的UP 主KOL们推荐的品牌和产品。去年《后浪》之后,B站迎来了自己的破圈之路,那些活跃在小众世界中的UP主们也逐渐走向大众化。以蜂群文化为例,在看到B站优势后,他们开始重视公司 KOL 本身的表现力和镜头感,孵化出了包含 “小魏小蛙历险记”“自来卷三木”“G 姐”等多个KOL。

关于小红书及微博等平台KOL应该具备的特性,莫力洋提到,从用户的视角出发,小红书更像是高级版的“大众点评”。小红书本身是垂直于女性种草的生活社区,现在很多用户在购买单品时会习惯打开小红书看评价,因此“KOL种草”属性并不显著。抖音营销需要注重的是投放内容要符合账号标签和粉丝群体喜好,内容调性是更快节奏的、魔性的、重氛围感,用户热衷刷抖音往往是基于内容很“爽”。

“从平台功能出发,如果这则KOL种草的内容够魔性,抖音的信息流推荐机制实际上还可以为产品带来更多曝光,哪怕你没有关注这个 KOL,可能也会在首页上刷到这则品牌广告,现在品牌投放抖音其实更多看重抖音在短视频领域的流量池之大,抖音更适合做曝光。”他说。而任一品牌都可以在微博找到对应的垂直领域KOL做营销合作,不用担心流量和曝光问题,微博的兴趣推荐机制也会让受众接触自己最感兴趣的KOL和领域,意味着品牌营销的针对性强。头部KOL的粉丝黏性已经在向明星看齐。

不同的KOL,适配不同的平台。莫力洋提到,受众细分情况下,KOL及KOL营销都将在领域上更加细分。与此同时,KOL多元、多栖发展,跨平台的KOL也越来越多,品牌的合作最优选择也在变化。通过近期与品牌的沟通,莫力洋认为,带货类KOL将成为品牌合作的最优选。带货意味着KOL能够准确洞悉品牌需求,并在营销过程中准确引导粉丝完成购买行为。

当然,在KOL孵化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伴随负面信息,这时需要采取一些措施保证KOL的高水准。“首先是提高签约准入标准,我们也在内部设立了‘数据支持中心’对KOL进行粉丝量、内容流量的全方位评估,包括数据真 实性、转赞评、粉丝黏性等,对于有客诉或者存在风险的KOL,我们会终止合约或全面暂停商业合作。”他补充道,“同质化市场环境中,差异化、辨识度就成为了打造高规格 IP 的核心要素,人设能够更好地帮助内容吸引受众。“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现代广告杂志社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点赞

0

-已有0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畅言一下
0/1000
全部评价
现代广告杂志社

现代广告杂志社

现代广告杂志社

查看该作者更多文章 》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