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的公关,消费者不认可

数字营销市场 数字营销市场

1年前

收藏 收藏 3

点赞 2

【摘要】:李宁时间暴露出三个深层问题

李宁的问题,是公关问题,也是价值观问题。

从钟薛高,到张小泉,到海天,再到李宁,品牌翻车似乎都集中出现在了公关危机这一环。

公关的目的是解决企业遇到的公关危机,但不是所有的公关都会解决危机,也有可能是火上浇油。李宁作为国货品牌,其特质也可圈可点,尤其是在新疆棉事件后,李宁在消费者的心目中依然成为国货之光的代表。

先来看一组数据:2022年上半年李宁实现营收124.09 亿元,同比上升21.7%;实现归母净利润21.89 亿元,同比上升11.6%。在大环境影响,以及行业不确定因素下,品牌能够实现增长已实属不易,而消费者作为品牌的衣食父母,更应该尊重消费者,尤其是要洞察消费者,才能实现品牌长效增长。

李宁此次“笠型盔”事件,公关问题是基本问题,处理不当导致舆论发酵的是态度问题。撇开公关问题,李宁的基本盘更应该聚焦长期主义、品牌建设和品牌认知,这才是品牌价值观传递的根本问题。

李宁的问题,在于方向不明确。

一个品牌的方向决定了其长度,更决定了能走多远。而长期主义则是品牌的长度,也是品牌发展的根本。

虽然说,时代的变迁,品牌升级的路径是对消费者洞察的考量。但是,李宁的定位确实一直都不够明确,中心价值也不够清晰,从“中国新一代的希望”到“把精彩留给自己”到“我运动我存在”到“运动之美世界共享”到“出色,源自本色”再到“一切皆有可能”的品牌定位,渐渐让本属于自己的客户群体迷失了方向,定位是一切品牌传播的基础要素。

 

李宁的问题,在于陷入“民族争议”。

如果一个品牌背离了民族文化,一定是品牌建设最大的漏洞,也是最严重的问题。虽然说,李宁在新疆棉事件中展现了“国货品牌”的力量,也提振了民族文化的信心。

但是品牌建设不是一时之快,更不是可以任意消耗积累的品牌价值,一定是要在你坚持长期主义之下,打造品牌力。尤其是在这次“笠型盔”问题上,李宁所呈现的问题是民族文化的缺失。

 

尤其是,事件发酵后,李宁电商总经理冯晔把品牌的姿态摆的很高,所呈现的“自省”归咎于“误读”,而不是反思产品设计理念为何同消费者认知出现偏差。

网传冯晔朋友圈截图

李宁的问题,在于“教育消费者”。

前有张小泉作为“教育消费者”引路人,引起舆论喧哗,开始失去羽翼。后有李宁,以“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姿态陷入舆论风波。或许,这是每一个品牌都值得考虑的问题。当问题出现,舆论发酵,品牌该如何处理好危机公关?

李宁步尘张小泉,是企业文化所致,还是本身价值观出现偏差,我们尚不做讨论。但是李宁品牌在消耗所沉淀的“品牌认知”,以及消费者心中的“国货之光”,是肯定的。

品牌认知问题,应该是如何做品牌的重要路径。而教育消费者,一定不是品牌所为,也绝非是品牌认知最好的选择。

做品牌,先是敢于做品牌,再是如何做品牌。 品牌出现问题,一定要归结于公关问题吗?是也不是,但是李宁的问题是公关问题,更是文化自信和民族争议的问题。李宁作为李宁品牌的核心人物,代表的是中国民族人物顽强的体育精神,这种文化精神似乎在品牌的发展路径中逐渐丢失。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数字营销市场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点赞

2

-已有2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继续浏览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畅言一下
0/1000
全部评价
数字营销市场

数字营销市场

微信公众账号:数字营销市场

查看该作者更多文章 》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