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新增长,要打造善于运动战的2C新组织

新经销 新经销

1年前

收藏 收藏 0

点赞 1

【摘要】:高端产品,要么不认,要么死认。

高端化 不止是金字塔尖的高端

结构调整这个词,用了很多年了,可能无感。

过去30多年的营销经历,一直在调结构。那么,这次的调结构与过去有什么不同呢?

过去的调结构是(大众)主流升级。在过去M型消费结构里,主流升级就是低端升级。

比如,瓶装水主流价格从1元/瓶调整到2元/瓶。这是大众主流升级式调结构。

比如,伊利酸奶从优酸乳调整到安慕希,虽然价格上升不小,但仍然是主流价格升级式调结构。

如果要拿一个高端化比较具体的行业案例的话,白酒比较合适。

飞天茅台价格曾长期徘徊于800多元。在上一轮白酒价格调整中,800元连次高端都算不上。

如果非要用价格标识的话,我认为此轮调结构,高端化有以下几个特点:

1、高端价格带快速前移。如飞天茅台、15年茅台、30年茅台。

2、高端价格带拉长。形成高端产品群,高端价格带。

3、大众主流产品整体升级(大众高端化)。

4、低端产品升级后,原低端价格带急剧萎缩(低端升级)。

按照华润CEO侯孝海的说法,未来结构是纺锤状。 中高端要占整个结构的半壁江山,中高端是未来的主体。 有些行业甚至有可能成为倒金字塔结构。

在高端的萌芽期和发展期,因为高端没有放量,在以销量为导向的大众消费领域,对高端的重视程度肯定不够。等到高端爆发时,很可能准备不足。

顺便说一句。用内卷的逻辑做高端是没有希望的。别人做成了,用传统方式挤压对手是没有希望的。因为高端的用户黏性远超大众产品。

高端的到来,可能是拉长式,底部萎缩,价格带往上拉,纺锤型伸展;可能是波浪式,层层升级,冲击顶部;也可能是跨越式,跨代、聚集型。这是行业特征决定的,未必都像白酒行业。只是白酒行业太过突出,当作案例讲比较容易懂。

侯孝海认为,理解高端不能忘记加一个“化”字。高端化既有从低到高的层层递进(这是传统的高端路径),也有先高端占据制高,为高端化打造一个可以容纳众多高端产品的价格带,从而形成设立产品群,或者称为大高端群。

还有一个现象,由于中国的复杂性,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甚至分为一至五级市场,高端的出现在早期呈点状、块状,容易被企业当作个案而不是普遍现象的前兆。

当高端时代真的到来时,中低端的规模将不再产生利润,只起到分摊成本的作用。高端份额提升10%,利润可能提升30%甚至更多。

中国品牌能否成长为价值品牌,取决于高端。中国企业的未来利润增长,则完全取决于高端。

能否在行业高端立足,已经是中国企业的新的路线问题。

路线一旦确定,剩下就是干部和组织问题。那么,什么组织能完成高端化的使命呢?

深度分销 是已经过河拱到底的卒子

传统结构调整,基本上用的是同一个渠道组织,即大众渠道组织。

在新的结构调整中,有的能够用传统渠道组织完成。比如,低端升级、主流产品升级,仍然可以用深度分销组织。但是,我们要认识到深度分销组织的局限性,认识到新组织的重要性。

对于大众产品分销,深度分销仍然不可替代。深度分销最大的价值,就是完成数百万家终端的铺货、生动化等。在有品牌力、客情、利润的情况下,为终端动销提供了可能。

在国内做得好的跨国品牌,在渠道方面也是向深度分销靠拢的。这是中国碎片化的渠道特征决定的。

为什么深度分销有效?因为大众产品有高替代性。只要在终端可见,就有可能替代。只要有动销政策,就有强替代性。只要搞定了b,就有可能搞定C。

作为拱过河的卒子,深度分销在大众产品分销上起过重要作用,未来在大众产品分销仍然不可替代。

但是,高端产品仅仅铺货是无用的,高端产品也不强调铺货率,花费用做堆头、做促销的方法可能也无用。总之,深度分销熟悉的打法,可能正是做高端必须要摒弃的打法。

图片来源:华润雪花官方旗舰店

高端产品必须价值立足,任何带价格政策的措施,都与价值感相悖。

2C组织:强认知组织

深度分销“先铺货,再动销“,深度分销组织是2b组织,其用户界面在B和b,不在C。

高端产品有弱替代性,只要搞定了C,C就有高黏性,搞定b是简单工作。高端产品不需要天天跑客情,不需要天天做堆头,也不需要天天搞活动促销。

原因很简单。高端产品是强认知产品,产品替代性差。

因此,高端产品营销的关键词,与铺货、动销、促销等深度分销动作无关,与认知强相关。

高端产品,要么不认,要么死认。这就是强认知。

认知传播,要么有强度,要么有密度。大众媒体传播(广告),以及自媒体内容裂变式传播(IP),因为受众是大众,所以密度特别重要。而高端产品的认知传播,因为受众本身缺乏密度,所以认知强度非常重要。

高密度认知的诀窍是受众触达率及重复次数,形成强化记忆。高强度认知的诀窍是“一次认知,终生难忘”。

既然是强认识,我们通常了解的大众认知模式无效,比如,大众媒体广告、IP的内容裂变。

强认知从哪里来?三个关键词:场景、体验、整合营销传播。

1)场景

高端产品的消费通常有场景性,高端的价值也需要场景陪衬。因此,高端营销通常是场景导向,与大众营销通常讲的消费导向不同。

必须了解,高端不是大众的升级,而是不同于大众的消费场景。在相应的场景中,必须有相应的高端产品。

用户导向是相同用户的相似性,场景导向是不同用户在相同场景的相似性。高端产品的价值满足,与场景结合就更容易理解。

场景分为三类,一是消费场景,二是运营场景;三是销售场景。场景打造,要瞄准消费场景,打造运营场景和销售场景。

2)体验

打造场景的目的不是销售,而是体验。在场景中形成认知,就是体验。

场景体验,特别是沉浸式体验,就是强认知。高端产品之高端,往往是在强认知中形成的。

△饮·JOY WONDERπ海滩玩派户外展区 图源:雪花啤酒

一般来讲,高端产品的消费者,认知门槛比较高,对大众媒体广告有排斥性,对内容裂变更不感兴趣。但是,在场景氛围下的体验,却能产生高度认同,并且有可能产生排它性。

场景体验往往不是个人体验,而是群体体验,群体体验的势能大。因此,体验模式的认知虽然效率低,但效果非常好。当然,因为效率低,认知周期比较长,必须坚持长期主义。

3)整合营销传播

高端产品认知,没有集中的传播阵地。比如,杂志广告、小众活动赞助、场景体验等常见于高端产品。

如果说大众媒体托起了大众品牌,内容裂变托起了IP,电梯广告托起了分众品牌,那么,整合营销传播(IMC)将托起高端品牌。

20年前,舒尔茨先生的整合营销传播进入中国时,我们认为那是一个理想化的传播模式,离我们很远。现在看来,离我们如此之近。

按照品牌专家苗庆显的整理,整合营销传播有四个关键词:

一是所有接触点。消费者与企业的所有接触点都可以作为信息传递的渠道;

二是信息流。运作信息是营销核心的工作;

三是传播一元化。用一个声音说话。每一条信息都应使之整体化和相互呼应,以支持其它关于品牌的信息或印象;

四是互动。舒尔茨提出了一个传播模式:宣传、接受、认知反应、态度、意图和行为。传播者与受众是互动的,品牌根据消费者的反应、态度再进行一个传播。

对于大众品牌,整合营销传播或许只是补充手段,对于高端产品,整合营销传播却是必须手段。

高端消费者出现的场景是点状的,必须在点状的时空里,让消费者感受传播的高密度、高强度存在。

上述高强度认知关键词中,场景、体验是强度,整合营销传播是氛围(相对密度)。其它传播方式只起辅助作用。

高密度认知传播,一定借助媒介,只有媒介才有高触达率。高强度传播,最佳方式是触达个体或圈层,面对面的体验认知强度最高。

所以,大众品牌有一个外包给媒介的品牌部,而高端产品除品牌部外,还有一支在一线直接触达C端的2C组织。

2C组织与运动战

2b组织是常态化销售组织,只能做B端和b端的正常运营。

2C组织是非常态化的认知组织,一旦搞定C端,C端有了足够的黏性,剩下的工作就可以交给2b组织。

因此,2C组织打运动战,2b组织打阵地战。

传统企业也有2C组织,比如广告部(品牌部)、IP内容部。这些2C组织通常要借助媒介(大众媒体、自媒体)触达C端。高端产品的场景体验,一定要站在前端直接面对C端。

最近,我在拜访企业时发现,原来只有中小企业突破时才存在的“突击队”在大企业的高端产品上出现了,比如“飞行队”、“飞虎队”。

从名字上看,这是一支打运动战的组织。完成一个区域的认知推广,就转战另一个市场。

所谓运动战,符合下列几个条件:

1、短时间内人员的高密度,数倍于竞争对手的人员密度,否则,就不是运动战而是游击战;

2、运动战一定是歼灭战,以完胜、大胜为目标;

3、运动战是速决战。未等对手反应过来,战争已然结束;

4、运动战是高效组织。前期的准备,后期的打扫战场,人员的高效调度,“武器”(耗材)的准备,都极大地考验企业的组织能力。

打运动战比打阵地战更难,但效率效果也更好。

大众产品的高替代性,决定了企业要保持一支常备2b组织,从而实现对b端阵地的反复争夺。深度分销组织就是如此。

高端产品的用户高黏性,决定了2C组织完成强认知后,2b组织的工作强度不像大众产品那么高。因此,2C组织的重要性要高于2b组织。

2b组织与2C组织

大众产品营销体系中,2C组织依靠媒体触达C端。因此,品牌部(市场部、传播部)人在后方,人数不多,工作外包,但每年消耗的资源巨大(广告费)。这是拉动营销的组织。

深度分销是渠道的推动组织,依靠庞大的渠道队伍,把产品铺上货架,与对手争夺货架,通过终端客情实现关系变现,通过导购实现终端拦截。

上述组织特征是由大众产品的强替代性决定的。

那么,什么是大众产品的强替代性呢?

营销大师科特勒在《营销管理》中已经强调,现在已经从“品牌阶梯”进入“品牌相似”阶段。

我的理解是:对于大众品牌,过去有首选、次选之分,现在排名前三的品牌都“差不多”,品牌阶梯已不存在。

大众产品的强替代性,决定了2b组织必须高密度地出现在终端,与竞品争夺终端排面。因为,哪怕是大品牌,也与其它大牌差别不多,没有必要花过多时间寻找首选品牌。

随着高端化的趋势,大众产品份额下降,2b组织的重要性将可能下降,人数减少。

2C组织虽然是运动战组织,但市场的推动是波浪式的。一浪推动上一个台阶,过一段时间还会有第二浪。因此,2C组织虽然是运动战组织,但同时也是常态化组织。

当然,对于非常驻某个市场的2C组织,2b组织的方式方法已然无效,2C组织需要新型“武器”装备。这是另一篇文章要讨论的话题。

2C组织与触点管理

2b组织管理的核心是终端管理,围绕终端动作的管理,比如铺货率、陈列、终端库存(压货),以及动销管理。

大众传播和IP内容裂变管理的核心是媒介触达C端数量,广告收视率,内容触达率。

2C组织管理的核心是触点管理和认知转化效率管理。

触点,即接触点。IMC理论告诉我们:所有接触点,都是传播点。

2C组织与用户的触点,一是高强度认知的体验场景,这是人与人直接接触的触点;二是特定场景下的媒介触点,形成认知氛围。

正如深度分销把铺货率作为KPI一样,2C组织要把触点及触点动作作为触点管理的KPI。同样,没有触点的密度,就无法形成高端势能。点状接触形成的强认知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消退。

触点管理,触点转化率管理,在高端产品推广认知中的作用将越来越突出。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新经销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点赞

1

-已有1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畅言一下
0/1000
全部评价
新经销

新经销

微信公众号:新经销

查看该作者更多文章 》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