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语菩萨”并非菩萨,博物馆如何平衡好热度与文化传播?

NewMediaLab NewMediaLab

6月前

收藏 收藏 1

点赞 0

【摘要】:顺应时代要求,进行内容创新,讲好中国故事

本期作者:Luu

 本期关键词

文化传播 | 表情包 | 博物馆

国庆假期,江西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人流如潮,6楼常设展厅民国展区中的“无语菩萨”前,游客们摩肩接踵地打卡拍照。小长假的旅游热潮和“无语菩萨”的网红属性让相关话题冲上热搜,话题#被人群包围的无语菩萨更无语了 在国庆假期结束当天成为了抖音热榜TOP5,获得破6千万浏览量。

图片来自抖音热榜

早在今年暑假,“无语菩萨”就在多个互联网平台上流行,景德镇官方媒体也随之推出多篇相关报道,使其网络热度再攀高峰,这让中国陶瓷博物馆成为了景德镇热门旅游目的地。然而,“无语菩萨”表情包虽广为传播,但其真实身份和故事仍然蒙尘,如何纠正误读、平衡热度维系与文化宣传成为需要思考的问题。

1.“无语菩萨”不是菩萨?

“无语菩萨”其实是陶瓷美术大师曾龙升先生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所作的釉下加彩十八罗汉塑像中的第十一尊者罗侯罗尊者“沉思罗汉”。他头戴五佛冠、面部慈祥,因其是释迦牟尼的儿子,因此异于其他罗汉造型。此外,“十八罗汉”塑像本身具备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其造型部分参考了现存于杭州圣因寺的贯休禅师十六罗汉图拓片。在中国陶瓷史上,鲜少能够看到民国陶瓷的身影,“无语菩萨”的爆火则揭开了民国雕塑瓷的一角。

图片来自小红书用户

传统佛教文化中,沉思罗汉面相丰腴、眉目慈善,于冥想中静悟人所不知。而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们结合时代语境对罗汉塑像产生了不同的解读,从其眯眼、撇嘴的面部表情解读出耐人寻味的无语情绪,故将其调侃为“无语菩萨”,并进行萌化处理,注入新潮网络语言,产出表情包,用以诠释当代年轻人的精神状态。除“无语菩萨”外,展厅内许多罗汉形象也被用作表情包,如以伏虎罗汉为原型的“鸡毙你”表情包等。

图片来自小红书用户

最初,“无语菩萨”的出圈并非因其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而是用于传达表意功能的图像符号,即网络表情包。网络青年们改写着“菩萨”的身体叙事,对其身体元素的改造与征用裹挟着自我身份建构的诉求。博物馆中的文物被编织进青年网民独特的话语形式,传达出网络社会文化隐喻和新的文化意蕴。有着荒诞、夸张、滑稽的身体戏剧化呈现的文物也被调侃为“博物馆里的显眼包”,它们促使网民释放出更大的创作欲望和表达欲望,在抵抗性亚文化狂欢中发挥更大的表现力。

图片来自小红书用户

2.“文物显眼包”出圈的利好与隐忧

01. “文物热”带动“博物馆热”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作为国内首家陶瓷专题博物馆,是景德镇陶瓷历史文化展示和传播的重要场所。据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官方统计,今年上半年截止到6月底,本馆的游客量为67万人次,其中年轻人占比达75%以上。可见逛博物馆、观赏文物成为年轻人旅行中的热门休闲方式,“文物显眼包”的特色出圈则正中年轻人的嗨点。

“无语菩萨”塑像的爆火既是新媒体高度发达背景下的偶然事件,亦是博物馆推动传统文化传播的必然走向。除此之外,“广宁玉雕白切鸡”因其逼真形态成为广东省博物馆内的网红,“亚丑钺”因其萌态笑脸成为山东省博物馆的知名文物……众多网红文物成为博物馆的名片,促使游客走进博物馆,抱着一睹真容的打卡心理开启媒介朝觐,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深度挖掘博物馆内众多陈列展品的文化价值,提升民族自尊和文化自信。

图片来自小红书用户

02. 文物形象的焕新,由仰视走向对话

曾经展柜里的文物珍品束之高阁,导致大众因其神秘性产生“拜物”心理。在文物活化的大背景下,文物及其衍生产品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构建起新形象,革新着大众的认知。大众对文物认知度的提高及知识的普及是传统文化的祛魅过程,文物的创新表达使它走下“神坛”、走出历史画卷、走进日常生活,与大众实现平等亲密对话。

图片来自小红书用户

03. “潮玩”走向“亵玩”的传播误区

让·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在其后现代媒介思想中对媒介创造的拟态环境进行了批判,他认为媒介构建现实导致了严重的后果,包括信息的迷狂与窥淫癖者的产生、主体性的丧失。当文物成为表情包社交的客体,它的传播则流于表象与形式,其背后的故事和深层文化内涵被忽略。在网络社交表演中,文物表情包成为网民参与表演的替身,被挪用、被消遣、被消费,在泛娱乐化创造中消解了文化传承的社会价值。

图片来自小红书用户

3.如何平衡流量与文化宣传

近年来,博物馆也在不断创新年轻化、趣味化表达方式,吸引更多的年轻游客。文物的恶搞表情包的泛滥则给文物的活化焕新提出新的思考与挑战。面对文物的突然爆火,博物馆要借势创新叙事,回归文化传播的本质;后续应深度挖掘文物价值,打造IP使之与博物馆品牌建设、城市文旅发展加强链接。

01. 承接流量,深度科普

长久以来博物馆作为国家公权地位象征以及严肃教育场所,公众与博物馆之间的文化心理隔阂较深。新时代新经济背景下,博物馆制度的演进使得公众与博物馆的关系结构扁平化发展。博物馆正在主动寻求改变,努力提供更多便利渠道和多样化的社会服务加强与公众的联结。故宫博物馆、河南省博物馆、甘肃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等IP的成功打造提供了良好借鉴,文创产品用具有网感的宣传推广方式讲述文物历史史实,且以独具一格的创意吸引目光,淡化了历史文物背后陌生、冗杂信息带来的心理隔阂。

图片来自故宫博物馆公众号

通过表情包等方式的网络传播虽然提升了文物的可见度,但其传达的内容毕竟过于浅表。无论是网友创作出的文物表情包,还是博物馆开发的文创产品,博物馆是为大众提供文化滋养的公共场域,文物网络传播应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最终落脚于对文化遗产及文化精神的传承。

因此,博物馆系列衍生经济要坚持“文化优先”原则,文化产品的设计要突出文化价值,以群众的“美育”“智育”为导向;产品开发过程要兼顾文物保护,以公共服务为终极目标,使公众站在人类文明继承者的高度深刻理解并传承文化经典。例如,“无语菩萨”在网络上具备较高知名度后,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应及时通过短视频、图文、纪录片等形式对文物加以深度解读,并以趣味化互动方式将宣传重心放在知识科普以纠正网友们的误读,弥补表情包在文化内涵传达层面的空白。

图片来自小红书用户

02. 流量转化,延伸博物馆多业态

自我国文化产业全面发展以来,博物馆事业逐渐与文化产业相结合,催生了诸多博物馆文化新业态,成为引领文化创新与文化消费的文化潮流,如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业态、博物馆IP授权产业、博物馆沉浸体验业态、“网红”博物馆经济……同时,博物馆产业逐渐向地缘空间、业缘空间延伸,其经营空间趋于无边界化。

在此背景下,博物馆作为一张城市文化名片,应充分利用其资源参与到城市品牌建设中,将博物馆文化业态的创新发展与文化旅游结合,在发展理念、产业转型、服务升级等方面进行深度融合,二者实现双向赋能和价值共创。同时,网红文物的文化溢出效应能够增强博物馆文旅产业的吸引力,让文旅产业、博物馆事业、文物IP走向共创、共融、共建的趋势。

“无语菩萨”的破圈给博物馆对于如何在网络时代下做好文化宣传提供了新的启发,但文物恶搞表情包的滥用依旧会产生负面影响,不利于文化传承与保护。因此,博物馆与文物的品牌建设要以人为本,内容为王,顺应时代要求,进行内容创新,讲好中国故事。

参考资料

[1] 林爱珺,张博.作为话语的表情包:网络表情包的符号消费与社会学反思[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41(08):35-40.

[2] 李凤亮,古珍晶.我国博物馆文化新业态的产业特征与发展趋势[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1):96-106.

陆莉|文字

图源自网络,侵删|图片

张典|编辑

刘晓英 麦颖茵  | 责任编辑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NewMediaLab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点赞

0

-已有0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继续浏览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畅言一下
0/1000
全部评价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