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玛特“丑盲盒”被疯抢,冷门IP成新贵?

SocialMarketing SocialMarketing

2月前

收藏 收藏 1

点赞 1

【摘要】:主角光环不香了?

大家好,我是马可婷,今天来聊点“叛逆”的话题。

在看腻了品牌与某些热门IP的联名后,或许很多人都会发出一句“怎么又是和它联名”的吐槽。

于是小马关注到,IP大户泡泡玛特和海绵宝宝的联名好像跟以往不太一样。

合作IP本身并没有很新奇,直到发现联动的IP角色并不是大众熟知的海绵宝宝、派大星等主角团,这才引起小马的注意。

据小马了解,这次IP联名形象选取的是“比奇堡的居民们”

给不了解《海绵宝宝》动画片的朋友们科普一下,整个故事的发生地就是在一个叫做“比奇堡”的海底世界里。

动画内容围绕生活在这片海域的海绵宝宝、派大星、章鱼哥、蟹老板等主要人物展开。

而“比奇堡的居民们”大多都是一些没有专属名字的NPC,甚至在动画片里你都不知道它们具体都出现在哪集。

实话告诉大家,小马在看到泡泡玛特这次的联名之前,连这些角色的代称都不知道。

因此当知道泡泡玛特与这些“边缘”角色联名时,小马是有些意外的。

然而从当前的受众反馈来看,不少人反而被这些配角IP吸引,产生了购买意愿甚至是消费行为。

一方面,“足够丑”是该系列盲盒形象带给受众的直观感受,也是促使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的决策触发点之一。

有人说这次泡泡玛特的盲盒真是丑到我的心巴上了。

也有人说越丑我越爱,还想要更丑的。

还有人说被丑哭了,但是丑到心窝子里了。

另一方面,这些IP角色所附带的人设故事以及情感元素刚好击中了用户痛点。

该联名系列的IP形象有的躺平、有的瘫倒,有的装傻、有的充愣,还有酷酷拽拽的,甚至还有一只打工鱼。

在这个充满压力的时代下,这样的角色特性让很多职场打工人以及很多厌弃了内卷趋势的年轻群体产生了情感共鸣。

而进一步的消费行为,则使受众能够有效地为生活中无法释放的焦虑和压力找到宣泄口。

调研显示,64%的消费者更加看重精神消费,且年轻的消费者对精神消费的重视程度更高。

从情绪浓度、文化滋养和自我充实三个维度,消费者开始为自己创设精神悦己的世界。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配角人物“上桌”打破了受众对传统IP联名的固有认知,带给受众一种不同于主角完美人设的反差感体验。

当受众掌握话语权和选择权后,通常会依据自己的解读,为人物赋予更多内涵。

配角们不同于主角团正义凛然、积极向上的人物个性,反而主张离经叛道、挣脱规训,这样“反传统”的价值观往往是现代年轻人所向往和推崇的行事风格。

同时,大众也更容易从与现实生活和自己更为贴合的“不完美”配角身上投射出自己的影子,这其实也是一种对自我的支持和鼓舞。

近年来,越来越多“配角IP”被大众看到,有的甚至成功逆风翻盘“上桌吃饭”当上了主角。

比如这几年爆火的女明星Loopy

 

它原本是2001年首播的韩国动画片《小企鹅Pororo》中的配角小海狸。

在2024年,它带动起了一波“可爱、平静、但发疯”的共创浪潮,成为网络顶流。

利用它的形象创作出的一系列关于打工和人生吐槽的表情meme图,深受被工作、学业逼疯的年轻人喜爱,激发了大众的强烈共情。

其形象在保持可爱的同时,还营造出一种桀骜不驯的摆烂感,这种既潇洒又无为的态度,完美贴合当下年轻人的Z世代作风,以LOOPY的形象为载体,通过嘲讽+自嘲,表达日常生活中的平静发疯感。

此外,在热门IP三丽鸥家族的明星人气评选当中,连续多年位列第一的也不再是最先进入受众视野的HELLO KITTY

同时,像半鱼人、双子星、大眼蛙等冷门IP的热度也在持续上升当中。

由此可见,随着大众价值偏向的转变,对完美主角的厌倦,对传统叙事方式的解构,让人们不再一味地追求普遍的“大众审美”

同时,不少人希望通过一种幽默、荒诞的情绪表达方式释放精神压力,进而衍生出“审美逆流”的消费流行趋势。

而“配角上桌”正是这一趋势的真实反映,或许对于品牌来说,挖掘配角IP身上的闪光点更有利于差异化营销,以此来迎合受众流动的审美趋向。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SocialMarketing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点赞

1

-已有1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继续浏览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畅言一下
0/1000
全部评价
SocialMarketing

SocialMarketing

微信公众账号:SocialMaketing

查看该作者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