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印良品的成都闭店文案,太会写了!

廣告狂人 廣告狂人

1月前

收藏 收藏 2

点赞 1

【摘要】:短文案的神

追热点、搞“噱头”,成为营销标配。

在流量为王的时代,愿意沉下心好好写文案的品牌是越来越少了。

不过,还是有品牌愿意在快节奏里慢下来,细细雕琢文案的。

比如无印良品最近的闭店文案,就获得了许多网友的点赞。

据了解,这家门店位于成都远洋太古里,由于店铺准备焕新升级,所以暂时关闭了门店,并围上了围挡。

有意思的是,不同于传统的装修围挡,无印良品的围挡则颇具人文气息

一只苍鹭在湖中优雅站立,并配文“川流有息”,画面立马生动了起来。

文案上也很有巧思,既呼应了门店平时 “川流不息” 的意象,又以 “有息”二字暗示了品牌的休整与再生

最绝的是,“川”一字的运用还结合了成都的地理位置——四川

短短四个字,兼顾了信息、美感和在地化,用最少的文字传递了最丰富的意涵,可见无印良品的文案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2月,杭州工联CC旗舰店进行升级改装时,官方也发布了一则海报。

分屏画面中,镜头对准大自然,暗示消费者、产品、原料三者的连接都在自然中发生。

搭配文案“一起自然生长”,则传递出了三方的协同共生。

一直以来,以「自然」为品牌理念的无印良品,不仅在产品、设计上围绕自然、简单的调性,在品牌文案上亦是如此。

今天,我们就以无印良品近年来出街的短文案为例,拆解文字背后的极简美学。

“自然有生活。”

这句话是无印良品为宣传汉麻系列,推出的全新企划文案。

“自然”既可以理解大自然,也可以是然而然的状态

所以有双重含义:一方面指大自然中蕴含着生活,另一方面也暗示自然的生活方式才是真正的生活。

“使用的自由。”

每个人对物品的用法都不尽相同,最适合自己、舒适的用法才是产品的“最佳”形态。

文案以使用者的角度切入,体现那些创新产品用法的人,同样也是创造者

“流过岩泉,回到肌肤。”

在产品卖点介绍上,无印良品经常以自然意象重构产品表达,暗示原料的天然纯净,同时也赋予使用场景的疗愈氛围,为消费者带来安心感

“舒适,缘何而来。”

这组广告通过扫除场景来诠释出人们维护生活日常、与自然共处并维持平衡的愿景。

文案“舒适,缘何而来” 也借扫除场景解构生活哲学:去除多余堆砌,完善必要之物

同时也将舒适感的来源指向对自然规律的顺应:让人与环境各归其位,舒适便在 “必要与自然” 的平衡中自然显现。

“日日用品,相伴年年。”

长期主义下,「用得久」已经成为消费者决策的新维度。

无印良品通过“日”“年”等时间单位来暗示衣物会随时间与使用者产生情感联结,此外,这种将时间维度注入产品的 “时间叙事” 也会引发大众对消费主义的反思

“从结束,再开始。”

这句文案来自无印良品的绿色可持续活动。

当旧衣物褪色,看似 “结束” 的物料在再生工艺中又能重组成新物品,形成资源 “循环共生”

往深了看,“结束” 也是对冗余的断舍离,“开始” 则是向简单生活的回归。

“做,就是改变。”

谁能想到,这句文案的出处来自于品牌的招聘广告。

品牌通过单字动词的行动号召来突出行动的重要性,和生活的新可能。

这种 “去修饰化” 表达与无印良品 “少即是多” 的品牌哲学一脉相承

“再发现的秋季。”

据了解,这是品牌此前推出法兰绒新系列服装的推广文案。

文案中的“再发现” 不仅呼应了品牌每年秋季推出法兰绒系列的惯性,同时也打破 “法兰绒 = 经典款” 的固有印象,以暗示新系列在色彩、剪裁上的突破。

在意境上,也更具诗意。

“舒适,始于棉花田。”

通过原料溯源,让消费者感知舒适产品源于原料的质感,从而构建信任感。

“落棉的纤维很短,但它仍然是棉花。”

据了解,无印良品会收集全新却要被丢弃的那些优质羊毛,制成余线冬季商品。

一般而言,品牌方会尽量回避在宣传上提到这点。

但无印良品以 “不回避的真诚”的态度,在体现“原料无欺”的同时又表达对自然循环的尊重,上升至品牌价值主张。

文案是品牌传递理念、建立情感连接的关键。

看完无印良品这些文案,与其说它是在推销产品,不如说在贩卖一种生活方式的想象

在这些极简的品牌文案中,我们能够看见 “少而必要” 的生活可能,从而对当下的生活方式引发新思考。

最后,请别羡慕无印良品的文案工作者,虽然这些广告文案字虽少,但写过品牌文案的朋友们都知道,越短的文案,才越难写啊!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廣告狂人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点赞

1

-已有1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继续浏览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畅言一下
0/1000
全部评价
廣告狂人

廣告狂人

微信公众账号:廣告狂人

查看该作者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