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当劳套餐成头痛偏方?品牌贴脸开大!

1月前
收藏 1
1
【摘要】:薯条pro Max上线!
咱就是说,麦当劳也是好起来了,都在国外混成良医了!
最近TikTok掀起的热议话题,众多用户宣称:
在麦当劳点一大杯可口可乐+一份大薯条,可以有效缓解偏头痛。
这一套餐,因此被称为“偏头痛套餐”:
就当大家怀疑“麦门偏方”是真是假时,专家扛着大旗来认证了:
表示可乐中的咖啡因有止痛功效,确实能在短时间内缓解头痛;而偏头痛成因之一是缺钠等矿物质,薯条上的盐分正好可作电解质来源。
一句话总结:是真的!
网友:那还等什么?是时候去麦当劳治疗一下自己了~
但精选君合理怀疑,这一话题是麦当劳自己发起的——
因为隔天,我就刷到了麦当劳发售超大薯条、超大杯可乐的消息:
“日本麦当劳宣布从5月21日起,特大可乐和薯条菜单将限时回归”
“麦当劳pro Max版本”,究竟有多大呢?
据官方介绍,此次大份薯条的容量约为普通中薯的1.7 倍,售价480日元(约合人民币24元);
大份可乐的容量则是中杯可乐的2倍之多,单点价格为420日元(约合人民币21元)。
坐标日本的网友表示:
“已拿下”“薯条比手掌大”“可乐像中国大扎啤那么大”
事实上,这并不是大容量薯条,第一次在日本出现。
2013年,日本麦当劳就推出过「グランドサイズ」大容量活动,在当年还掀起了全网大胃王挑战热潮;
无独有偶,去年在东南亚旅游的朋友,也在泰国、菲律宾等地,偶遇过“超大升级版麦当劳”;
甚至是比“pro Max”更大的3XL版本:
@白小糖的爱吃日常
网友:吃不完,根本吃不完。。。
精选君:你放着,让我来!
@溜溜溜溜溜(被禁言版)
仔细想想,这个品牌其实很喜欢玩“放大”营销。
无论是日本回归的特大可乐薯条、东南亚的“XXXL”,还是曾多次在中国发售的“那么大鸡排”;
麦当劳总在频繁推出“大”规格产品,并很擅长在“大”主题上做文章。
比如,结合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大暑”节点,麦当劳每年都会推出相应的“大暑日”营销:
或以超大薯条免费续添为噱头,结合“花式吃薯条”挑战,吸引用户创作内容并扩散品牌影响力;
或借势“大薯”与“大暑”的谐音优势,推出系列大型薯条周边,包括:
大型薯条装置
大薯风筝
@广州i iLook
无论是巨大化装置,还是大薯周边、产品,都为麦当劳创造话题热点提供了抓手。
除此以外,麦当劳当家单品“巨无霸”汉堡,也是品牌以“大”为卖点创造出的差异化单品。
那么这些“放大”玩法,究竟给麦当劳品牌带来了哪些方面的增益呢?
精选君为大家总结了以下几点:
1. 满足消费者对“性价比”和“满足感”的双重需求,强化用户好感度。
大份量产品通过“加量不加价”或小幅提价突出超值感,直接回应了价格敏感型用户的需求。
尤其是在经济下行的当下,大份量产品带来的视觉冲击和饱腹感,能够给予用户更多心理满足感。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麦当劳当年推出“那么大鸡排”,以“大而厚”为卖点,通过强调“这一块好满足”社交传播主题,成功引发消费者共鸣。
2. 制造差异化与话题性,激活品牌社交传播声量。
大规格产品天然具备视觉冲击力和趣味性,还容易引发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的自发传播。
在快餐行业产品同质化严重的背景下,“大”规格产品成为了麦当劳区别于竞品的关键标签。
同时,麦当劳还借此将“大”符号刻入了品牌基因,一边基于巨无霸产品概念不断上新,一边丰富自身巨无霸无垠宇宙,从产品和内容两方面,激活品牌曝光声量。
3. 结合“限时策略”,强化稀缺性与怀旧情结。
麦当劳的“放大营销”,还常常与饥饿营销、季节限定相结合。
比如此次日本市场的特大可乐和薯条,既是对此前大容量活动的回 call,又是一次新的“期间限定”;而中国市场的“那么大鸡排”,也曾有过多次回归。
这种周期性上新大规格产品的动作,为品牌创造了长期营销通路,既能维持用户新鲜感,又很好地利用了消费者的怀旧情绪,巩固品牌忠诚度。
总的来说,麦当劳对“大”产品的偏好,以及在“大”主题营销上的持续探索,本质上是品牌战略与市场动态结合的产物:
通过高性价比、社交传播、限时稀缺性,品牌能够实现短期销量刺激与长期品牌价值的双赢。
既然说到这里,顺便问大家一句:
你还期待麦当劳放大或回归哪款产品呢?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营销案例精选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1
-已有1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继续浏览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