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宁德时代后,蓝色光标递表港交所,A股龙头为何扎堆A+H | Morketing深度

Morketing Morketing

1周前

收藏 收藏 0

点赞 0

【摘要】:迁移总部、连建9个海外办公室,此时港股上市,蓝色光标加速国际化

文 | Innocent Roland

6月6日,北京蓝色光标数据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后文简称:蓝标)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已经同意公司发行境外上市股份(H股)并在港交所上市。不到半个月后,6月25日港交所披露,蓝色光标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华泰国际、国泰君安国际、华兴资本为其联席保荐人。

 

事实上,蓝标并非是第一家在港股进行二次上市的A股上市公司,在今年上半年,例如恒瑞医药、宁德时代等行业巨头相继传来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的佳音,而赛力斯、兆威机电、东鹏饮料等多家A股上市公司也纷纷宣布了赴港上市计划。其中宁德时代更是在港股IPO募资高达357亿港元,港交所的880亿港元的融资规模也重回全球首位全球第一,也有越来越多的A股龙头上市公司开启了自己的第二轮上市,拥抱A+H模式。

为何越来越多的A股上市公司会选择此时上市港股?蓝标作为一家早在2010年就已经登陆深交所创业板的企业,为什么在近期又要启动港交所上市呢?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几乎是完全重合的。综合近期二次上市港股的A股公司,会发现这些企业几乎都有几个相似的共同点。

01拓展出海业务,面向海外机构融资 

以近期上市的两家巨头企业为例,根据宁德时代的招股书,其港股融资所得的357亿港币中大部分资金将用于投资建设匈牙利的工厂,而美的集团也表示,其通过港股募集资金的目的是用于收购德国库卡机器人。

除了这两家之外,剩余的拟赴港上市的公司,在募集资金用途上均明确表示将用于扩大生产能力、提升技术水平以及拓展海外市场。这点可以说是港股的天然优势,相比大陆的交易所,港股募集到的资金能够相对更容易的兑换成美元,并在海外进行投资。

蓝色光标早在2024年时,就已经对外宣称并启动“全球化出海2.0”战略,想要将跨境营销业务的进一步发展,截至去年,蓝标已经在美国、新加坡、日本、荷兰、加拿大、沙特、越南、泰国、巴西等9个国家完成海外本土办公室布局。 

同时,根据蓝标CEO潘飞在2025年4月发布的“致投资人一封信”中提到:“迄今为止,(蓝标)出海团队大概积累了近10W+的客户规模,这些客户中能看到预算在不断溢出,多元化的需求渴望被满足,这都决定了只要能提供新的能力,就有可能把握住新的预算机会。”

以及:“在全球化战略2.0的指引下,2025年阶段性的目标很明确,第一,我们仍要保持市场占有率第一及规模领先的跨境第一品牌位置。虽然有贸易博弈的因素,我们有信心总体规模保持稳定。第二,在体量庞大的收入规模下,继续优化出海市场结构以及毛利率结构,争取实现毛利率的突破。第三,我们会继续扩张海外本土办公室布局,争取在东南亚、欧洲、南美市场新增设3-5家分公司,深耕美国之外的全球区域市场。”

从这两点来看,蓝标也希望能够进一步扩展其在海外的“本土化”布局,也正因此,此时的蓝标也需要通过港股二次上市来获得更多的外汇储备,更好的推进“全球化出海2.0”战略的执行。

02“港股估值叙事”变革,转型企业追求更高估值 

事实上,在过去很多年时间里,港股估值偏低一直被许多企业诟病。例如前些年传出退市风波的李宁,就一直被包括高瓴资本在内的多家资本公司认为其估值偏低。

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也很简单,一方面是由于港股的流通性相较其他市场偏低,尤其是在2022年到2024年间表现得尤为明显,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在过去很长时间里,港股的估值叙事模式问题,在过去很长时间里,地产+金融占据了港股的市场主导地位,这使得过去港股在面对很多消费+科技类股票时更看重其消费属性,反而忽略科技属性。

例如,在过去很长时间里,像阿里巴巴和小米这类公司,一直被港股投资者当作消费股而非科技股,因此估值溢价相较很多美股上市的科技公司而言低了不少,但随着今年AI产业趋势爆发,以及大量的消费+科技类股票开始占据主导地位,使得港股投资者对于这些公司的看法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这类公司的叙事结构也开始从消费转向科技叙事,很大程度上释放了这些企业被低估的估值。

因此,对于从2023年开始发布“All in AI”战略,并且首当其冲开始在营销行业内部布局人工智能的蓝标而言,确实是一个重塑资本叙事,并且进一步扩张自己国际影响力的好机会

根据蓝标内部数据,随着蓝标开发专为营销行业打造的大模型应用引擎Blue AI后。蓝标凭借Blue AI,已经清洗并标注了超过1.2亿条营销领域专属数据,形成了强大的营销数据库。截至2024年12月31日,蓝标已经搭建了137个可以在实际场景中应用并落地的Blue AI智能体,并且在2024年全年,通过AI驱动的业务已经能为公司带来12亿元的毛收入。加之,在除了AI之外,蓝标也进一步推出了自有流量平台Blue X和Blue Turbo AI DSP这类技术驱动型的产品。 

那么,对于此时的蓝标而言,加入这轮的港股IPO浪潮,既能够获得足够的海外影响力,也能够借着港股估值叙事逻辑大改的契机,将过去人们对于蓝标“中国公关第一股”的标签,逐渐转变为“AI营销技术第一股”这类由AI和技术驱动的科技叙事,从而进一步扩展和维持自己的业务基本面,甚至梳理全新的企业形象。 

03港股流通性加强,树立全球品牌形象 

最后,如果说上述原因几乎都是公司内部战略需要,那么这一条原因,就可以说是目前港股特殊环境带来的额外收益。

例如,宁德时代、恒瑞医药上市首日成交火爆、甚至出现超越A股的“倒挂”现象;同时,随着全球风险的日益提高,大量不同国家、不同类型、不同地区的资金都逐渐开始认可港股的价值和地位,正在重新将目光投向中国资产,那么此时相比加入中概股可能遭遇的风险,港股就是一个与全球资本交流的更好选择,加上纳斯达克中概股的潜在回流趋势,港股的成长属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增强;最后,港股稀缺标的和估值洼地也在吸引内地资金,根据证券交易市场统计,1-4月期间,南向资金通过港股通累计净流入巩固市场超6000亿港元,规模创历史新高。

也正因此,综合来看,港股的整体流通性已经得到了大幅改善,这就意味作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此时选择港股二次上市,不但能获得更高的估值,获得资金从而加速自己的全球化业务布局,也能在很大程度上获得全球投资者的关注,从而获得更大的全球影响力和潜在客户的信任。

04结语 

总的来看,此时的港股确实处在一个“历史中最好的时期”,也在很大程度上与蓝标的业务和战略目标存在着极高的相似性。

这里我们还是可以继续引用蓝标CEO潘飞在此前公开信中说的一句话:“时代与新旧交替的巨轮滚滚向前,蓝色光标是守旧还是创新,是官僚僵化还是生生不息,关键和主动权在于我们的选择。现在我们给出的答案是坚定的选择去冒险和探索,是自我革命并用AI范式重构未来,是把全球所有我们目光所及的地方变成试炼场和施展才华的舞台。”

而此时港股上市,或许就是为公司注入新可能的又一个选择。

备注:请勿依照本订阅号中的信息自行进行投资操作,若不当使用相关信息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需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Morketing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点赞

0

-已有0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继续浏览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畅言一下
0/1000
全部评价
Morketing

Morketing

微信公众账号:Morketing

查看该作者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