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发布会的“雷式营销”,你学会了吗?

营销品牌官 营销品牌官

1月前

收藏 收藏 3

点赞 0

【摘要】:如题

终于,在2024年3月28日,雷军公布了小米汽车的最终售价,标准版21.59万元;Pro版售价24.59万元,Max版售价29.99万元。

其实从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到真正公布的新车发布会,时间跨度很长,但是热度不减,一直都被大众所关注。

当我们梳理整条时间线,会发现有很多关键节点,同时无论是技术发布会还是新车发布会,都有一些“雷式营销”的策略,今天 这篇文章就带大家梳理下小米的营销策略。

01保持在场,保持讨论度

回顾小米汽车整个发布会的历程,如果只是单纯的开两场发布会,忽略了中间的时间段,很难一直保持热度,因为大众的注意力已经被无限切分。

如果你不在场,可能过了3天或者半个月小米汽车的热度就没了, 所以 无论是新品上市营销还是时间线很长的节点campaign,都要保持在场,保持讨论度。

黎万强在《参与感:小米口碑营销内部手册》中也提到:产品分为卖点和噱头,卖点是用户愿意为之掏钱,噱头就是有意思但用户不会为之掏钱。

当我们把小米汽车发布会当做产品看待的时候,其实也分为卖点和噱头。

卖点是最终的售价、配置和小米的生态系统,那么噱头则是在整个发布会期间用户集体猜价格,雷军身上的工装售罄,以及雷军带网友云参观小米汽车工厂。

所以,整个小米汽车的发布会可以看为4个独立核心事件组成,分别是: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小米汽车工厂揭秘,小米汽车工厂工装夹克限量发售,小米汽车新车发布会组成。

保持小米汽车总是有不停的热度,不停的讨论度。

02放大局部优势,增强产品力

找到自身产品的差异化优势,放大这部分优势增强产品力,从而让消费者感受到性价比,这是小米手机的看家本领。

小米手机很擅长通过参数去证明手机的产品力、性价比以及相对于友商的优势。

在小米手机4的新品发布会上,发布会聚焦在一块钢板的表达上,这块钢板最终的成品是小米4手机的边框。

那么小米手机是如何通过放大局部优势,来增强产品力的呢?

它拍了一部广告片,叫做《一块钢板的艺术之旅》,我截取了一部分文案大家可以感受下:

在193道工序的规划、设计、精密加工与生产过程中,它逐渐焕发出生机。融合工程与艺术,追求高级别的精密与品质,赋予一块309克的钢板以生命。

历经32小时的加工雕琢,最终凝结成您手中的19克。

仅是小米手机4的边框,就要经历 193 道加工工序。

一块钢板从锻压成型、8次数控机床精密加工,到微米级喷砂工艺、真空镀膜上色及纳米级防指纹镀膜等制程,每个边框都经历342名技术人员如艺术品般雕琢,让每个细节都能呈现。

小米通过放大边框工艺的局部优势,增强产品力,从而向消费者传递小米的工艺水平和匠人精神。

而小米汽车在它的技术发布会也采用了【放大局部优势,增强产品力】的营销策略,雷军强调了他们的压铸技术:采用9100吨压力的压铸机,领先于全行业,减少了超过840个焊点;

同时雷军也强调了小米汽车在电机领域的技术功底:小米超级电机申请了155项专利,其中60项已获得授权。

03找好对标,借势营销

雷军非常擅长找对标,借势营销,并且很多网友也把雷军的这种营销称作“雷式营销”。

比如在手机发布会,雷军非常喜欢找苹果做对标,同时雷军也被网友戏称:雷布斯。

在小米汽车发布会,雷军对标的车企主要有两家,分别是保时捷和特斯拉,在售价方面对标特斯拉Model3,在性能方面更多的对标是特斯拉和ModelS。

雷军宣布小米SU7在加速性能数据方面已经全面碾压保时捷Taycan Turbo。小米SU7的最高时速为265公里,而Taycan Turbo最高时速为260公里。在0-100公里/时的加速数据上,小米新车也超越了保时捷对标产品。

同时,小米SU7支持800V超级快充技术,能够实现5分钟充电200公里续航、15分钟充电510公里续航,这一充电性能优于特斯拉Model S Plaid。

雷军的对标并不是整车对标,而是功能对标,比如售价对标特斯拉,外形对标保时捷,时速对标保时捷,充电技术对标特斯拉。

这样的营销手段完美的发挥出小米汽车的优势,从而也规避了其短板,也被网友戏称为“田忌赛马”营销。

总结一下

小米汽车发布会如果看成一场新品上市发布会,很值得品牌方抄作业:通过打造持续的参与感,让品牌始终保持在场,保持讨论度。

比如小米汽车通过技术发布会、工厂揭秘、限量产品发售等,保持了品牌的持续在场感。

这种做法不仅让公众对小米汽车的期待不断升温,也为最终的产品发布积累了足够的势能。

除此之外,小米非常擅长通过细节展示其产品的工艺水平和技术创新。无论是小米手机的《一块钢板的艺术之旅》广告片,还是小米汽车对电机和压铸技术的强调,都体现了小米在放大局部优势方面的营销功底。

最后是借势营销,小米汽车在发布会上明确对标行业领导者特斯拉和保时捷,这种“田忌赛马”式的营销策略,不仅凸显了小米汽车的性能优势,也巧妙地利用了竞争对手的品牌影响力。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营销品牌官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点赞

0

-已有0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继续浏览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畅言一下
0/1000
全部评价
营销品牌官

营销品牌官

微信公众账号:营销品牌官

查看该作者更多文章 》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