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吴彦祖跨界教英文,带来什么启示?

1周前
收藏 0
0
【摘要】:AI提供功能价值,明星提供情绪价值的“IP+AI”双轮模式。
吴彦祖跨界教英语,这事儿你怎么看?个人觉得,这个案例其实从产品、营销等很多角度,都能带出有价值的启发!分享2点我的个人感悟。
1、IP+AI成“新标配”?
过去明星和教育机构合作,很多时候无非是代个言、露个脸,然后粉丝们冲着偶像去试试课程,然而这一次不同的是,吴彦祖从银幕型男,直接变身成“教书先生”,成为了产品中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说是主角,这个模式本身是具有一定创新性的,我想大家不应该忽视这一点!
而从产品结构来看,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显然又离不开AI的赋能,通过在产品中融入AI陪练、AI辅助教学,这些技术就给明星装上了“教学翅膀”,让他们可以用更少的时间精力来完成教学任务。
在这里,我认为需要高度留意的是:这种在产品中,由AI更多地提供功能价值,而由明星更多地提供情绪价值的“IP+AI”双轮模式,会否在不限于语言学习类的教育产品,甚至其它品类中被迅速应用开来,而率先尝试这种模式是有可能享受到AI红利的。对此,大家不妨将其作为2025年的一个重要策略来评估。
2、 学外语的必要性,以及语言产品的用户需求转变!
对于“阿祖教英语”这个事,其实最具价值的一个讨论点,我觉得是——在AI时代,我们还有必要学外语吗?以及语言学习类产品,应该如何适应新时期的用户需求,来进行品牌核心价值的迭代升级呢?
事实上随着AI的普及,我已经隐约感觉到,这类产品背后的用户需求很有可能会以我们意想不到的速度,发生重大转变!
因此,借用洞察力营销方法论(SDi)的结构来分析,我认为,在AI浪潮下,语言学习类产品必须重新去洞察目标消费者的学习动机与目标,然后基于消费者需求,来获得全新的“价值发现”,重新定位品牌核心价值。
举例来说,我个人的一个洞察是,随着科技发展,未来各种翻译耳机、翻译眼镜的问世,实际上将语言作为沟通工具本身来学习,这种动机似乎正急速下降!我发现身边很多人都会有一个疑问——在未来,科技完全可以帮助我们突破语言障碍啊,那我们为什么还要费劲巴拉地背单词、学语言呢?
其实关于这一点,我会非常认同马云曾经讲过的一个观点,他说学语言的意义并不止于基础沟通,更是文化的理解与相互尊重,基于深入的理解和尊重,人们才能更好地彼此合作。
拿自己的体会来说,我会经常从营销角度来琢磨这件事,比如今天大家都在聊品牌出海,如何提高出海成功率?我想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你要懂得目标市场的文化,你要懂那里的消费者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然后才能更好地去营销,去沟通,而语言学习恰恰是理解别人文化和思维方式的一扇大门。
在这里还想到一个例子,比如大家都知道“direct”这个单词,作为动词是“指示、指导”的意思,而作为形容词有“笔直”的含义,那在背这个单词的过程中,我们很自然地就会思考,这两个看似没有关系的意思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呢?
然后你可能会了解到,哦原来所谓的“指导”,其实就是要教人要走正道,不要偏离目标走弯路,更不要去走歪门邪道!就像对于今天的AI学习热潮,我们似乎就应该更多地鼓励大家去学习,如何用AI来激发创意,做好原创,而不是如何用AI来模仿别人,甚至抄袭别人,这是非常不可取的做法!
通过上例我想大家很容易发现,通过对某个单词的学习,就可能会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让我们意会到这个语言点背后的某种思维方式!这一点对用户理解不同文化来说,其实是非常有价值的。
现在假设,如果用户是更多地奔着这种文化与思维方式的理解,以及深度沟通的需求,来进行语言学习的,那这样的学习内容又应该和现有课程有何不同?应该如何创新呢?我想这或许就是语言学习类产品当下需要好好下功夫的地方!对这个问题我还有一些感悟,欢迎感兴趣的小伙伴私信交流!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宇见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0
-已有0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继续浏览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