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贾冰,送卖点

2周前
收藏 0
0
【摘要】:贾冰拯救广告圈
在广告圈,提“贾冰”好使。
冰哥成了各行业品牌的官方团宠儿。
奶业大亨、即时零售巨头、车企品牌、互联网快消、3C+AI智能赛道……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贾冰。
今天就来盘一盘,“混迹”多个赛道的「贾冰」。
01.哥式东北文艺在美团广告里复兴
最先看到冰哥的商务潜力,是美团(u1s1美团在挑人这块还是手拿把掐)。《狂飙》爆火后不久,美团抓紧角色余温,充分利用戏中徐江的人物特性,把冰哥的“人哥感”(还是大哥的哥)坐实了,自此奠定了贾冰在广告圈里「哥」的位置和气质,并以“哥”的身份,持续与美团展开节点/卖点时期的推广合作。
先下手为强的美团酒店,抢先绑定了冰哥在广告里的「大哥」地位,当时的agency木瓜凭着这个片子一举拿下了各类创意奖项。而后,冰哥凭着「东北式幽默+大哥+业务卖点」成为美团各个业务线的台柱子。
美团团购,在暑期节点,旅行综艺《现在就出发》做中插,请贾冰充分演绎东北人DNA里的「社交悍匪」属性;
节目2024年展开第二季时品牌已经把中插玩成了番外,从《被冷落的冰哥》到展现美团团购带来的各种便利,将综艺场景与业务卖点做成了融合菜,至此、也许是美团×贾冰的连接性太强、磨合到了顺滑期,导致冰哥的口播听着都更顺耳一些。
就在“哥味”要被观众、用户、粉丝们边缘效应递减之时,美团美食来了一波「从此春天没有哥」。
节目2024年展开第二季时品牌已经把中插玩成了番外,从《被冷落的冰哥》到展现美团团购带来的各种便利,将综艺场景与业务卖点做成了融合菜,至此、也许是美团×贾冰的连接性太强、磨合到了顺滑期,导致冰哥的口播听着都更顺耳一些。
就在“哥味”要被观众、用户、粉丝们边缘效应递减之时,美团美食来了一波「从此春天没有哥」。
就这样,贾冰从「像哥一样享受春天」的东北大哥范儿、到「听哥的」、再到「被冷落的哥」、finally「从此春天没有哥」完成了哥的出道与回归。这套操作,可谓是用电视剧的方式在拍广告。而美团也以此给后续的冰式广告们打了个样,「反差感要猛」「东北味要足」「大哥劲要冲chòng」,凭着这一调调性铁三角,冰哥在广告界掀开了新的天花板。
美团也是个聪明的狠角,几套片子投放下来,让大家记住了一句潜台词——「在美团,冰哥一直是“哥”」。
02.抖包袱的功夫把车企品牌打上去了
互联网没有记忆。
当人们关于角色的印记越来越淡,真正撑得住源源不断的商务合作的,还得靠冰哥的业务能力:实力派演技+搞笑天赋。毕竟一人分饰五角、把广告演出公路电影感,还得要点看家功夫。当然,宝马也挖掘出了冰哥的新打开方式—— 多面人格化,“只要我分裂的好 分裂的就是别人”,这种手法后续在甄稀冰淇淋的身上也见到过相似的影子。
一秒魂穿当年苹果iwatch广告《那个更好的自己》
去年宝马找贾冰,从创意上说,是从「埃克斯5」到「叉5」的立场倾斜、阵营统一。放眼行业,也得见这背后的走势:诸多国际车企多年来梗着脖子端坐国际咖位、德系腔调,在国内高歌猛进的新能源车企抢走市场份额时,亟需找到本土化的情感钥匙、找到能与中国消费者顺畅交流的语言系统:MINICOOPER找于谦演绎“京腔COOPer”,也是想在新能源赛道破个圈、占个座,拉近下人民的心理距离。扯远了,回到冰哥这儿来。
MINICOOPER × 于谦
TBWA的团队是懂怎么避免「老登味」的
宝马并不是第一个找到贾冰的车企品牌,北汽在《狂飙》之后没多久就找上门来,延续「什么档次跟我用一样的XX」台词梗,想把自己的X7系列打造成“大佬的座驾”。只不过创意输出上,变成了「你可以跟我开一样的车」。为了戏里“大哥”调调的延续,又能植入全新座椅卖点,直接把贾冰拍出了乔衫的即视感。
明星代言,一开始是人设,到后头都是人生。宝马之后,汽车广告主开始瞄准贾冰本人的故事性展开。今年年初NISSAN找到冰哥,来了一出《冰哥这一路是怎么来的》,叙事上主要聚焦贾冰懂生活、接地气才有了今天的实力演技。
镜头随车穿过菜市场、大爷广场,看得出创意团队想要尽量还原冰哥为人乐道的“生活感”和“家常感”。只要不是山无棱、天地合,就没有事情大得过粮食和酒。这点国民性,在冰哥身上有了具象化体现。
当品牌想要和客户拉近距离、展开一场消费场上的东北味唠嗑,贾冰这“不揣着也不端着”、放在群众演员堆里都很难一眼识别的「身边性」,先让消费者放下戒备,满怀chill的把这段口播看完听完,其他的都好说。
NISSAN×贾冰活体表演什么是“一口价”
03.「真冰」「加冰」谐音不断买贾冰送卖点
想必找冰哥的品牌及代理商团队一定把贾冰研究了个遍,人设标签一个接一个的琢磨,生怕漏掉什么能跟产品挂钩的梗。在「东北大哥」「猛男落泪」「用实力搞笑」「什么档次」…… 之后,终于回归第一性原理,直接玩起了贾冰名字的梗。谜底就在谜面上,苦苦追寻的创意灵魂契合点,原来早在brief之前就有了参考答案。
先是「可乐要加冰」的共感洞察,疯狂用“贾冰”打开吃喝场景:为了把“烧烤/可乐/贾冰”以及年轻化氛围感放在同一个场景而不显尬,颇有姜文的画风逻辑:我就是为了这口醋,才包的这个饺子。片子拍出了「我就是为了加冰,才叫的这罐可乐」的霸气。
从红灯停绿灯行滚到便利店、大排档,再滚到人生十字路口,场景选取上,算得上「打工人去处三件套」,这种创意大概率得是“创作团队就是产品TA”才会有的同感共鸣。
这波凉意赶在立夏之前,线上“滚着播”,线下冰哥大头贴跟上传播,让你提前入冬。
创意和产品是榫卯关系。卖点=买点=创意点的时候,卯榫结构才最为牢固。偏偏找等号的过程,最难。
要说这片子换成别的「冰」,也不能好看。贾冰滚过的街景,可以说是他此前拍过所有广子场景的集合了,这么接地气的方式,也只有贾冰能干出来。我们普通人看贾冰,看的是平等感,而非优越感,内心腹黑小人作祟,“这么实力派的演员,也是靠「扫街」来做商务的,冰哥和普通人也没什么两样、甚至演我的时候更显平凡”,因为这样没说出来的潜台词,我们才更喜欢这样念slogan的贾冰。
会玩冰的不只躺岛,还有伊利。说到伊利就躲不开年初那波贺岁喜剧广告片《过年好搭子》(毕竟梗密又闪耀),但今天我们聊语言梗。继“好搭子”后,伊利正处在「冰哥真香」的口碑长尾期。于是有了在「躺岛真冰」同期,伊利旗下冰淇淋品系「甄稀」以「吃冰淇淋就听冰哥的」为Core idea的片子,将冰哥此前人设梗、反差萌、拍摄手法等集大成,旧瓶装新酒,快/准/稳输出产品占位,先开心再开胃。
每次看到贾冰讲到卖点趴,都会默默respect起来,卖点浓度狂飙、情绪价值拉满、产品张力十足...... 这种对核心卖点的强势输出,跟十年前品牌主对着设计师大喊“Logo要大、再大、更大”的真实诉求是一致的:价值第一,说一不二。卖点直出,像极了买赠业务的赠品:官方大力直推。
04.就连3C+智能赛道也要新的笑料
至此,冰哥的广告之路,可以办个展了。
从即时零售业的美团,到奶业大亨伊利,再到车企、快消,广告圈就快遍地贾冰了。
3C/及智能赛道,也需要活人感十足的表演,搅动一下容易干瘪、严肃的卖点叙事。
2024年《喜人奇妙夜》热播期,也是AIGC浪潮汹涌时,各类AIPC开始发力争夺Ai领域的硬件王者。这时的Intel英特尔找来节目嘉宾贾冰、联手喜剧人大鹏,一个负责台前搞笑,一个负责幕后编剧。
先来个切片感受一下。
看得出同时飚演技和玩喜剧的广告,是贾冰的舒适区。由于这个系列版本较多,在此暂不一一列举,没过瘾的可在英特尔中国官方视频号上手动搜索。(省流版结局:这个系列没有结局,玩的就是和AIPC共创)把「恐怖+科技」题材撒上东北味的笑料,贾冰的确是个好厨子。
贾冰在《喜人》节目埋下“爱哭体质”的人设,品牌/创意方就立马安排同款梗进片子,去年双十一,TCL找冰哥推卖点,搞出了一套「智感生活跟哥选」,恍惚把你拉回当年狂飙里的大哥身份。
同年10月底,华为首次将在操作系统中深度融入 AI 能力,为推广AI助理「小艺」的感知和推理能力,找来贾冰 —— “真忙 有AI助理帮忙”。片子里的冰哥,来回穿梭在片场、录音棚、办公室等多个场景地,配上贾冰经典的「肉笑皮不笑」式演技,“贾冰真忙”被演出了“贾冰真的在装忙”的喜感(据天与空创意er吐露,“忙”的确是冰哥的2024写照,这年有18部影视作品上线)。
不得不说,琢磨贾冰的广告脚本,需要叠上东北Buff,才能耦合好。没有点幽默细菌都没办法磨出好梗。在专业喜剧演员面前,没有梗的剧本,就像饺子没馅、下雨没斗一样,里头外头都没谱。
05.贾冰,为什么这么火?
回观各行业赛道与冰哥的合作,冰哥“乙里乙气”的业务能力真的抗打。这里的“乙里乙气”是积极意义:合作度高、完成度强,卖点当梗点演,什么身份和演绎方式都在专业射程内——过年好搭子里只有头部露出、躺岛全程靠滚演完整条片,可见功力非一般。
情绪张力和能量浓度、决定了他可以驾驭「强卖点广告」;东北基因和搞笑天赋,决定了他可以把包袱抖响。最难的,还是考验产品、人物、创意叙事三者如何巧妙融合。
镜头拉远,看到冰哥如此抢手的背后,也还是整个消费市场的走向投射。
❶ 首先,快乐和愉悦,逐渐成为越来越昂贵的情绪成本。消费者停下脚步、停下手指,看完这个片子,就算付出的时间成本暂时忽略不计,情绪成本也会是一种沉没成本。会在人们没有得到想要的情感反馈时,带来反噬。贾冰的火热、小岳岳出现在苹果广告里、于谦和MINICOOPER、以及脱口秀演员们也在拼商务,都是这种情绪成本正在换算账本的倒映。我们愿意为快乐买单、不问优惠。
❷ 一张写满戏剧性和幽默感的「老脸」,比任何流量都长远些。品牌已经被各种塌房吓怕了。在非必要不签爱豆的今天,实力派、喜感、演技王者、牢靠,成为这个时代新的签约条件。贾冰,成了流量焦土上长出的野蘑菇,有自己的生存之道。没想到,都21世纪了,卖产品=卖人品这个道理还没有过时。
❸ 与其说冰哥会“拆台”,不如说喜剧演员的底色是真。有人说,贾冰的片子好看,有一半是因为他会拆台,打破第四堵墙,把导演和拍摄团队裹进来,一起演。但实际上,“戏中戏”只是手法,当面对尴尬场景时掩盖尴尬反而显得笨拙,戳破尴尬、演个“拆台”,戏就真了起来。我们被过度精致的消费包装熏陶过后,冰哥的「糙汉感」反而是用来洗眼睛的。正如前文所说:“别装,都是凡人”,广告面前,你我平等。而我们渴求这种战友感、平等性,已久。
正如开篇聊的那句:在贾冰这,没有包袱,都在抖包袱。
❹ 丁是丁、卯是卯的时代已经过去,文化混搭或说文化拼盘上桌。当5款不同的贾冰坐在X5里头的时候,德系严谨和老铁文化搭上了脉;以为可口可乐、甄稀冰淇淋常年出现在年轻人的磁场里,但贾冰拎着它们出镜时,还是有新鲜感。混搭已经流行,我们的五官擅长喜新厌旧。
写在最后
贾冰的人设/标签/梗,已经延伸出至少三个梯队。从当初圆心位置的“狂飙大哥”、“东北幽默”、“老铁”、“什么档次”、“喜剧天赋”扩大半径,外延到“实力派”、“演技”、“猛男落泪”,再到品牌挖掘出名字的谐音梗“真冰”、“贾冰”,后续而来的品牌方们,不知道还有哪些人物故事、台词、综艺梗可以挖掘放大,期待冰哥再造一个「头部」。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廣告狂人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0
-已有0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