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卷入学习模式
低卷入学习模式的简介

低卷入学习模式最早是由赫伯特·克鲁门(Herbert E. Krugman)于1965年提出来的。

克鲁格曼在观察中发现,大多数电视广告的产品都是低卷入类型的。

电视本身也是一种低卷入的媒体,与高卷入的印刷媒体广告相比较,受众对电视广告的认知反应比较少,他们较少把广告与人的生活联系起来。在极端低卷入的情况下,人的知觉防御很低,甚至不存在,观众能再认已看过的广告,但不能回忆其内容。

克鲁格曼认为,低卷入广告的呈现会引起观众知觉结构的改变,即商标名称的优势增加或产品特征愈加显著。

这种知觉结构的微妙变化,增加了观众另眼看待广告品牌的可能性,并能触发诸如品牌购买的行为事件。然而知觉结构的变化不能直接导致态度的变化。换句话说,知觉结构的变化与态度改变没有稳定的关系,态度是否发生变化只有根据事件的发生才能确定。

购买行为的发生是引起与知觉结构变化相一致的态度变化的前提。

罗斯(Ross)1982的研究结果为低卷入学习模式提供了支持。该研究利用2241被试完成了共142条广告的测验,为了比较购买水平,两周后又对他们进行电话访问。结果表明品牌偏好的改变与购买一个品牌的增加水平有关,而购买水平又是广告暴露导致的。回忆作为一种测量指标,未能显著地区别购买与否

低卷入学习模式对营销的启示

由上述可以看出,低卷入学习模式把购买行为看作是广告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的态度的必不可少的因素。

很显然,这就把经验的作用扩大化了。不过它也有一定的道理。比如说,南方人喜欢吃大米,北方人喜欢吃面食。无论你怎么说面食如何如何有利于身体健康,要改变南方人的吃大米习惯都是很困难的。但是当南方人到北方去,不得不吃面食一段时间以后,他或她对面食就会逐渐产生好感,这也就是行为对态度的影响。

这一理论说明,在广告活动中,配合一些促销活动如赠送样品、免费品尝、产品试用,让消费者先产生行为变化,会大大地促进广告的宣传效果。

点赞

0

低卷入学习模式的相关词汇
口碑营销4Vs营销理论4p营销理论品牌行销戒律零售生命周期理论波纹效应蔡戈尼效应惯力营销交易效用理论场域理论诱饵效应两级传播论LAST原则归因模型路径依赖理论阿尔·里斯和劳拉·里斯的品牌法则七秒钟色彩理论语言钉理论低卷入学习模式高山战略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借势营销心理账户选择理论SMART原则锚定效应AIDMA法则市场势能论逆火效应沉默的螺旋理论反向营销策略定位理论损失厌恶理论STP理论期望-确认理论传播过度短缺原理/稀缺原理巴纳姆效应CCDVTP营销模型AIPL模型首因效应流量池思维AISAS法则巴甫洛夫模式规模效应受众商品论品牌3Vs战略赌徒谬误尖叫效应基模理论4Rs营销理论睡眠者效应尾数定价策略边际效应哈默定律STV模型米勒法则生命周期总价值USP理论场景营销KISS原则视觉锤理论峰终定律气味营销色彩心理学FABE销售法弗洛伊德需求理论安慰剂效应共鸣论编码/解码理论幸存者偏差猫咪经济学半球理论MOT理论垂直整合框架效应3B原则比例偏见鸟笼效应喜好原理ROI理论纯暴露理论5W理论HOOK上瘾模型狄德罗效应马斯洛需求模型舆论倒逼定位理论宜家效应消费者购买决策理论利基营销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敏捷营销禀赋效应威廉·麦奎尔的预防接种理论环境威力法则4C营销理论六度空间理论附着力因素法则FCB方格理论